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推进"放管服" 让百姓更幸福

发稿时间:2017-08-24 09:14:18 来源: 云南日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美编 刘一飞 画

  话题

  “放管服”各项工作的推进如何落实到位?怎样减少“挂证”乱象?如何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搭平台……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进一步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健全监管机制是关键

  朱婧

  2013年以来,我省省级精简行政审批444项、下放202项,精简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强制中介服务事项123项,公布了省、州、县、乡四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企业“松了绑”,私营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切实拆除“旋转门”“玻璃门”,斩断审批环节的利益链条,也为廉政“强了身”。

  但深化改革绝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下放一些职权,简化审批手续,不是一放手就不管,而是要做到“放管结合”;打造健康有序的营商环境,事前审批等程序的简化,并非一减了之,而会产生一种倒逼作用,对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出更高要求。健全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是“放管服”的当务之急。

  强化监管首先要堵住漏洞。目前,全国普遍推广的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数据、风险管理和社会信用等新型监管方式方兴未艾,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监管机制亟待创新完善。我省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的意见》要求,对“双随机”监管事项进行整合,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进一步提高“双随机”监管的深度和震慑力。要让监管这把利剑更亮更锋利,就要严格落实要求,杜绝任性检查、以罚代管等执法不力的情况,更要着力于重点领域,例如食品药品领域等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方面,加强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的监管。

  在创新监管手段方面,应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做好注册登记备案信息、动产抵押登记信息、股权出质登记信息、行政处罚等信息归集,促进宽进与严管紧密结合。完善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共享,通过推广随机抽查、推进数据监管,让监管这张大网覆盖得更严密。各部门要加快厘清各自监管职责,推进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要制定有关联席会议方案,形成联动响应、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及时发布年报公告和通告,让违法违规企业上榜,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在执法环节,要堵住漏洞,又要自我革命;在监管领域,既要解决老大难问题,也要跟上新兴业态的发展。做好放管结合这道题不容易,考验着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从问题出发击破痛点

  龙敏飞

  自从政府部门推进“放管服”工作以来,笔者也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比如,笔者作为一名外地在昆工作的“昆漂”,护照、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等证件,都是在昆明办理的。这若是在以前,则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笔者办理证件的便利,不过是推进“放管服”工作的利好之一。在各行各业,都不难发现类似的正面例子。

  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显示,最近4年多来,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提前两年完成削减1/3的任务,非行政许可审批成为历史;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共取消26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共取消320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到70%以上。这样的数据,足以见证有关部门在推进“放管服”工作中的诚意与决心。

  不过,正如许多分析所言,推进“放管服”工作取得的成效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从频见报端的新闻中不难发现,很多地方反映了“放管服”改革中遇到的不少问题,比如,一些简政放权政策落实不同步、不协调,信息数据不共享、不互通,反复提交、重复跑腿等现象仍然客观存在。此外,还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存在教条主义的做法,导致一些奇葩证明不断,比如最近很火的“证明自己是女性”的事情,这些都足见推进“放管服”还有许多细化的工作要去做。

  这就是说,各地在推进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取得了什么成绩,还要看面临什么样问题。而且,更要注重推进“放管服”的实际成效,而不能沉醉于不错的数字政绩。比如,虽然简政放权了,但老百姓还有什么诉求没有满足,还有哪些程序可以继续简化……这些细节上的工作,更加需要做好。甚至可以说,相比起宏大的数字,这些细节上的工作,或许更能赢得民心。

  因而,推进“放管服”工作应该更加注重细节,注重百姓的感受与体验,以问题为导向去做好相关工作,解决痛点和症结。唯此,才能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便利,也才能有更多的获得感。

  治乱需打通信息壁垒

  余国鹏

  “挂证”一词,笔者最先还是从一个网络社区上接触到的,当时有网友询问是否有人持有执业三年以上的律师资格证,可以挂到一个新成立的律师事务所名下,律所承担“年检费和律师执业保险费”。事实上,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挂证”这一行为并不少见。规范“挂证”乱象,势必要铲除其生长的土壤。

  综合近年来一些被曝光的“挂证”牟利案例,可以看到这一行为对挂靠的公司和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来说都是“双赢”:挂靠的公司因此满足了人员资格的要求,顺利通过审查保级,同时还节省了人力成本;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则让职业资格以另一种方式变现,在网络上的“挂证价格一览表”上,注册建筑师的价格是每两年10万元~12万元,其他各种职业资格也价格不菲。看起来皆大欢喜,但在这种“你好我好”的不法交易行为中,受害的则是整个社会——一些公司证到人不到,所宣称的资格、提供的产品、负责的项目根本难以保证质量;甚至有的公司因此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对整个行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影响。

  今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将治理‘挂证’乱象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市场经济学的观点,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很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种行业需求,其本身并没有“对”“错”等属性,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在短期内无法增加人才总量供给的情况下,改革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减少“挂证”需求的有效措施;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企业进行审查评级不仅要看证,更要看人,要实行常态、动态监管,一经发现“挂证”行为,就应该施以严惩,以儆效尤。

  其实,当前我国社保还未实现全国联网正是“挂证”乱象所钻的最大空子,很多“挂证”的中介网站也毫不避讳地提到这一点。所以,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应该成为当前遏制“挂证”行为的又一举措。在信息时代,关键是要有“互联网+现代政务”的公平开放心态,推动形成法制化、公开化的发展软环境,让“挂证”乱象无处藏身,这是“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也是企业和群众的共同企盼。

  创新平台是题中要义

  易晖

  昨日《云南日报》报道,今年入夏以来,受连续降雨影响,安宁市禄脿街道办事处艾家营村委会种植的2300吨葡萄面临销售困境。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支持帮助下,滇中新区报、云南网联合禄脿街道办事处发起公益助农活动,帮助农户寻找销路,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我看来,禄脿葡萄能够走出销售困境,得益于“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放管服”改革简单说来就是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创新管理和高效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禄脿来说,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种植鲜食葡萄,葡萄产业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当地市场主体显示出一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看来在“放”的方面没有大问题。但市场经济并非只是将市场的事推给市场来决定那么简单,农户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把握市场的能力、精品化种植的能力毕竟有限,如果当地政府对“市场的事”只放不管,那么当产业面临困境时,受影响的就不仅是经营户,地方财政也会受到波及。

  因此,必须放管结合,例如面对果农的困境,安宁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谋划,创新管理方式,有针对性地“送政上门”,如牵头组织葡萄种植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帮助农户找销路,提供产销信息预警和市场对接,以及借助媒体、互联网优势大力开展宣传等。其实,对于一个服务型政府来说,“管”和“服”相互交融,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但“服”的参与范围更广,并不限于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的服务。在为禄脿葡萄找销路的“服务团”中,还有很多专家、网民、电商,以及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系列媒体。

  围绕禄脿葡萄产业的报道不再是以往面上旁观的简单套路,而是将其提升为一场全媒体助农公益活动,以搭建服务平台的形式参与“放管服”改革。正是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多种声音,充满温度和现场感的报道,不少爱心电商与当地葡萄种植户取得了联系,帮助种植户卖出大量葡萄鲜果。同时,数百名市民通过网络报名参加“禄脿葡萄采摘一日游”线上活动,禄脿葡萄“助卖力”得以持续提升。

  “放管服”构成一个降低门槛、公平竞争、高效服务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作为主流媒体,参与“放管服”改革,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利用自身优势扩大影响力的契机。在助农服务中,主流媒体的“葡萄园”正在悄然壮大。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