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千人学术盛会,共话新闻传播未来

发稿时间:2017-08-20 13:20:42 来源: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青年网

  “全球视野,中国体系”,一场探讨中国新闻传播未来走向的千人盛会,8月18日至1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年会,也是学会首次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年会。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有1个主题论坛、18个分论坛、27个分会场,国内外100余所高校和机构的1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传媒学界领军人物共襄盛会。与会人士说,这是新闻传播学界的盛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生机。

众智新传 传播中华

  时代背景下的学术盛会

  本次年会大咖云集,老少咸至,盛况空前。与会学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教授8月18日在北京家中,通过年会直播平台收看了大会主题演讲,并对学会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盛赞“八方风雨会中州”,认为学会成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的此次会议卓有成就。参加大会的学界泰斗和老中青学者也都啧啧称叹:这次大会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界的一件大事,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举,也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学术盛会。

  正如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在致辞中所说,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折射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发展足迹。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和郑州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学会学术视野不断扩大,从新闻史研究扩展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各个领域。

  该学会现有18个二级分会,分别关注新闻传播教育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史、舆论学、传媒经济与管理、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传播学、编辑出版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中国特色新闻学、党报党刊等研究领域与方向。本次年会,将围绕这些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分享研究成果。

  加强对话 聚焦变革

  主题论坛关注理论前沿

  开幕式后的主题论坛,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和“前沿:科技与传播”两大主题展开。

  就“对话:传播与世界”的主题,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Richard John、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Colin Sparks、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刘幼琍,分别作了题为《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的发展》《全球通信网络:过去和现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从世界传播法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讲。

  “生活中的概念、符号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比较是理论化系统的基本概念。”陈韬文指出,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把握普遍与特殊的分界点,能更清晰研究脉络与研究条件,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与有效性,有助于创新,视野更开阔,思维逻辑更缜密,分析更全面深入。现今传播理论的发展基本以欧美为参照系,对第三世界国家关注不够,应当力求传播理论的非西方化和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方与地方相连,彼此渗透,改变了研究对象。传播系统变得有效,覆盖面更大,互动性提高。此外,研究者群体的网络化,研究文化的趋同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者需把握比较研究的视角,方能对现象更有洞察力和更细致的了解。

  围绕“前沿:科技与传播”主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黄懿慧,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人工智能之战:以新闻数据的名义》《数字化时代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

  喻国明分析了当前的互联网形势,认为互联网的连接性与开放性特征激发了储存在个人身上的各类微资源,原本散落在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知识、闲置经验等各类闲置资源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被发现、被检索、被匹配,由此打破了传统的局域市场,各类资源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无所不至的可能。处在这个“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传媒形态应与之相适,媒介形态趋向平台化,以便于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平台,价值评估,提高创造者数量和质量。其发展重心也应垂直化,以促进协同协作更周密。喻国明认为要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已经超出了内容的范畴,仅仅停留在内容远远不够。

  分享成果 颁发奖项

  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年会举办了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理论、方法与新闻史学,人物、观念与新闻思想,报刊、出版与新闻事业,媒介、文化与社会变迁,媒介文化与批评实践,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互联网治理,新媒体政务传播,新媒体传播与民族向心力建设,海外华文媒体一带一路建设,面向未来的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与话语,等等,专家学者将针对这些论题展开讨论与对话。

  学会各二级分会和全国高校各大新闻传播学院,还在会议期间通过展板进行宣传展示活动。主会场现场摆放了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书籍和各高校新闻传播学教材,引来与会代表纷纷驻足浏览观看。

  年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煮酒话媒工作室丁丁曼叶平王志锋)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