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熊猫达人"献血记

发稿时间:2017-08-18 08:14:51 来源: 吉林日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记者 吴茗

  高睿达是吉林边防总队白山支队的一名80后副营职参谋,在意外获知自己的血型是极其罕见的“熊猫血”后,他便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13年来,高睿达累计献血42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全部血液,成功挽救了11名患者的生命。

  “熊猫血”,学名RH阴性血,因这种血型人群比例非常小而得名。在我国,拥有这种血型人数的比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从我自身的体会,献血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而且献血可以救人性命,这样的好事我为什么不去做呢?”高睿达用简短的话语说出了自己无偿献血的原因。

  高睿达身体健壮,性格阳光开朗。他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出生时,父母已经43岁了,是家里的独生子。虽说家里条件并不富裕,但是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热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2年,我考上了延边大学,在学校体检时,工作人员说我的血型是O型RH阴性血,特别稀有。”高睿达说,第一次献血是2003年4月的一天,他途经延吉市时代广场采血车时感到很好奇,于是上前咨询。在了解了献血的意义后,高睿达当场献了200毫升血。随后,他的名字被写入了延吉市血站稀有血型档案。“从那以后,我的名字就入档了!”高睿达笑着说。

  当年6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高睿达突然接到延吉市血站电话,说是医院里有一名产妇大出血,危在旦夕,急需O型RH阴性血。“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来得及多想,立即打车来到血站,献血400毫升。”高睿达说,虽然他献完血后并没有见到那位产妇,但后来听说这位产妇因为他献的血而得救,献血救人生命,他不仅感到高兴,更深深地体会到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大学毕业后,高睿达先是参加了边防系统的培训,2009年被调到白山市公安边防支队从事文字材料工作。虽然工作调动了好几次,但坚持献血却一直没有断。“这些年因为工作等原因,换了好几个电话号,每次换完号都告知血站,方便血站工作人员能够找到我。”高睿达说,每次他接到血站要求他献血的电话,他都会马上赶过去。

  在高睿达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他在2009年2月为延吉市一位10岁小女孩献血的情形。当时,这个小女孩身患恶性淋巴癌在北京手术后回到长春化疗。由于女孩持续低烧,血小板不断降低,致使生命垂危。

  为了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她的父亲通过网络向稀有血型协会发出求助信。得知这一情况后,高睿达迅速赶到医院,先为小女孩献血400毫升,然后,在了解到这400毫升血无法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时,在征得血站工作人员同意后,他再次给小女孩献血400毫升。

  “小女孩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的心里也感到特别欣慰。”高睿达说,这次献血800毫升,数量有些超标,一段时间内,总是感觉到身体有些疲乏,“不过一想到这个小女孩因为有了我的鲜血而保住了生命,就觉得自己这点奉献非常值得。”

  “我的弟弟遇到车祸需要手术,急需O型RH阴性血,求求你帮帮忙,救救我弟弟!”2015年5月27日,正在单位值班的高睿达接到一个陌生人的求助电话。打电话的人叫安新波,他的弟弟安新峰因车祸导致右臂粉碎性骨折,医院要为他做手术,但血站没有O型RH阴性血库存,家人非常焦急,经网上搜索找到高睿达求助。

  面对陌生人打来的求助电话,高睿达没有迟疑,5月28日凌晨3时50分,坐上了从白山市到延吉市的火车。当天下午,在延边州中心血站,高睿达经过血站检查后,无偿献出400毫升血液。由于高睿达的及时献血,安新峰顺利完成了手术。

  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及时帮助,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常献血的行列中。高睿达在自己的微信中这样写道:“授人玫瑰留有余香,想到自己的血液在他人的身体里流淌,使另一个人获得重生,那是给予另一个人生命的感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