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4 年抬头不见低头见 200多种草成"熟脸"

发稿时间:2017-08-18 07:25:03 来源: 四川日报 中国青年网

①沙化地试验取样。

②了解沼泽湿地。

③测产试验。

④野外植物标本采集。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再过十来天,各高校又将迎来一批新生。认识自己的专业,识别自己的兴趣,这是每位新生在大学里必过的一关。随着大学教育垂直领域的细分,在如今的专业学科设置中,相对于“汉语言文学”“法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大名鼎鼎”的专业,还有一批不为普通人熟知的专业。而随着一批批90后步入大学,高校专业“冷热”之间的切换也在不断上演。

  在大学校园里,你将学些什么?你所踏进的专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挑战?专业和就业之间的匹配度如何?即日起,《天府周末》推出“高校专业那些事”系列报道,为你陆续道来。

  “您这块草坪为普通的混播草坪,共用了三种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8月7日,刚从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硕士毕业的严南正在帮成都新都某小区的客户做草坪鉴定,并提出养护建议。

  一般常见的草有200多种,运动场草坪和牧草区别大,城市里的草坪都是冷型草和暖型草混播……本科加硕士,严南一共学了7年草学,在他眼里,大家足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草,学问大着呢。□李劲雨 本报记者 何浩源

  4年慧眼识“草”草木也有情

  “人们常说草木无情,在我看来,草是有灵性的。跟草打交道久了,你会感觉很有意思。”严南说。草业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以草食动物饲草饲料生产、城镇绿化和生态治理为主体。

  目前严南在一家园林建设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客户草坪维护。因为新都这位客户的草坪年代太久,已经严重退化,需要补播草种,而客户也不清楚当年种的是什么草,这就需要严南做草坪鉴定。慧眼识“草”,是草学专业学生的一个基本本领,严南说,“不同的草,颜色、质感、密度都不一样。比如狗牙根和高羊茅,主要就是看它们的叶舌,狗牙根的叶舌上毛比较浓密,而高羊茅则比较少。”

  一般常见的草有200多种,4年本科读下来,它们都成了草学专业学生的“老熟人”。通过观察,他们不仅得知道这是什么品种,还必须了解它们的原产地、分布地区、适宜种植区、适应的气候条件、是否具有抗逆境方面的优势,还要知道每一种草怎么播种、管理、营养价值、产量……不同种类的草用途大不相同,比如,运动场草坪和牧草就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运动场草坪的草,在耐旱、耐践踏、质地等方面要求较高,大多用耐践踏的结缕草;而牧草主要是饲用,看中的是产量、适口性、营养价值等方面,可选择紫花苜蓿草、玉米草、菊苣等。

  在四川盆地,公园或者城市绿地一般都会选择马尼拉、高羊茅、百慕大、狗牙根等草类。而在具体的环境中,会用不同的草种混播。“混播草坪能够快速成坪,延长草坪寿命,有的品种有更强的抗逆和抗病能力。”严南表示,一般城市里的草坪都是冷型草和暖型草进行混播,能达到四季常绿的效果。

  下田间上高原还要学手绘

  要学好草业科学,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大量的实验课程以及草场实习。

  大一的时候,严南跟一个学姐一起做草类品种的选育实验,需要到田间收集数据。严南是在城市长大的学生,从来没下过田。第一次到田间收集数据的时候正值夏天,烈日当空,“当时脸都被晒成了紫色。”严南说,但是通过这次选育实验,他系统掌握了田间测量的方法,而且还为他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课题奠定了基础。

  除了平时的田间实验外,学生们还有机会到川西高原草场实习。去年暑假,川农大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许肖恒前往红原试验站实习。由于是第一次去高原,她准备不是很充分,第一天出门,就穿了件短袖,也没戴帽子,在草原上忙活了一整天。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满脸通红,脸上还有一层一层的死皮,同学开玩笑说她“脸上的米汤没有洗干净”。当然,收获也不小,“川西高原和成都平原自然环境完全不同,适合的草种也大不一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许肖恒笑言。

  一般草业科学专业不会专门开设绘画课,不过,在川农大,手绘却纳入了必修课的内容。由于很多植物亲缘关系比较近,看上去辨识度不高,所以,把植物手绘出来,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各种植物的特点。“只要是学过的植物,我都会画。”严南说,课余时间,他会到花园里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条纹走向,“画的时候才能更准确。”

  在现在的工作中,严南也经常手绘植物,“有时候给客户解释两种草的特点,语言不是很好表达,画出来就一目了然。”

  改善种植方式亩产提高3倍多

  严南告诉记者,他本科阶段的同学,主要就业去向是园林养护公司、园林建设公司以及畜牧业等;而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同学,更多是到各地的农科院和畜牧科学院等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也有在各个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40多位同学,绝大多数都没有改行。”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林超文,今年53岁。他本来学的土壤专业,后来由于单位缺乏草业科学人才,就安排他从事草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工作中,他深感草学理论知识的缺乏,于2007年重返四川农业大学攻读草业科学博士学位。

  2011年,林超文到洪雅县瑞志草业合作社调研,发现当地种植的苏丹草亩产不到2吨。经过了解,他发现当地使用的草种是对光不敏感品种,很容易抽穗开花,而且草农施肥也只施用沼液,氮肥不足,从而导致产量极低。回到成都后,他想办法从美国引进100多份饲用高粱品种,从中筛选出10多份对光敏感的品种;又从300余份苏丹草种里筛选出20余份叶量丰富的品种。然后把苏丹草和对光敏感的高粱杂交,培育出适合在四川盆地种植的高丹草品种,并在施用沼液的同时补充部分氮肥。使当地种植高丹草的亩产量达到7吨,提高了3倍多。

  林超文说,现在老百姓对牛羊等草食动物肉类的需求大幅增加,然而不少地方的草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不能科学种草,导致草产量低,质量也不好。“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因地制宜,帮助草农改善草种和种植方法,提高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畜牧产品的产量。”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