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安徽戏曲名城更"有戏"

发稿时间:2017-08-16 04:18:1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网

图为黄梅戏《天仙配》舞台照。

  近日,黄梅戏《邓稼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成为安庆市传承戏曲文化、推进文艺创作的又一个成功样本。

  据了解,经过打磨第10稿的黄梅戏《邓稼先》,讲述了邓稼先与夫人许鹿希之间感人肺腑、生死相守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崇高追求。“‘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安庆人,我们有责任用黄梅戏这种安庆特有的艺术形式,呈现他的感人故事和高尚精神。”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再芬说。

  深挖“六尺巷”故事的反腐倡廉题材黄梅戏《大清名相》,荣获第22届曹禺剧本奖;讲述当代大学生艰苦创业故事的黄梅戏《青山鉴》,亮相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这些新戏不再拘泥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是注重从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中提炼主题,潜移默化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因而受到业内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得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

  近年来,为弥补学校教育“重共性、轻个性”的不足,安庆市一些院团正尝试回归“师带徒”的传统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今年6月,作为安徽省和黄梅戏剧种唯一入选剧目,黄梅戏《大清名相》成功亮相在宁夏举办的第15届中国戏剧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带领徒弟王琴、马丁、熊东旭、虞文兵同台献艺,通过演出达到年轻演员“练兵”的目的,成为一时佳话。

  同时,安庆市还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模式,搭建“国字号”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特色号”的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两大演出活动平台,并成功打造了“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品牌。

  文艺作品只有真正“走下去”,面向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持续产生影响力。为了推动地方文艺尤其是黄梅戏“走出去”,在更广阔的的舞台展现风采,当地政府还支持黄梅戏优秀剧目巡演推广,并给予相应补助。

  安徽省新创剧目进京展演、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上海“名家名剧”演出、中国戏剧节……经过不懈努力,安庆市创排的《徽州往事》《半个月亮》《寂寞汉卿》等优秀剧目不断参加各种展演活动,逐渐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国家一级演员王琴凭借在《半个月亮》中的精彩表现,荣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更凭借在《徽州往事》中的精湛表演,在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为黄梅戏和安徽省摘得第一朵“二度梅”。

  “我们不仅要唱经典大戏,还要创新戏、传新戏,在演出新戏的过程中培养演员,邀请专家为新戏‘把脉’,从而让新戏走进观众、走进市场。”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说,《大清名相》自2015年首演以来,已经在北京、合肥、深圳等地演出逾百场,正是在不间断的演出中,不断打磨完善,形成品牌效应。

  (据《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