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股份合作"走出致富路

发稿时间:2017-08-13 09:05:04 来源: 云南日报 中国青年网

  盛夏时节,来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芒海村,几百亩连片的人工种植山地牧草迎风摇曳。吃过午饭,傣族村民岩南角将自家地里收割的牧草,径直送往村里的养殖场喂牛,称重过秤、领到现钱后,他留在养牛场等待值班工人交班。一年多来,通过种植牧草和在养殖场打工,他在家门口就实现每年近4万元的收入。

  芒海村是一个边境山区的傣族村寨,村民的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里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养牛,可不知为什么养牛的收益总是‘牛’不起来。”村主任岩相弄家也曾养殖肉牛20多头,但由于养殖粗放、市场信息匮乏,一遇到流行病害和市场波动,眼看就要到手的收成,就白白打了水漂。为进一步挖掘传统产业潜力,2015年,村党总支牵头,采取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新模式,成立芒海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探索产业致富新路子。

  “合作经营、入股分红,这样的产业发展新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养殖户的视野。加上又有村里的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周鸿民介绍说,合作社发展之初,孟连县投入项目资金306万元,用于牛舍、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还提供100万元贴息贷款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总支负责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合作社负责资金管理、技术服务和肉牛养殖,企业负责达标肉牛的屠宰加工及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服务,吸引了58户村民入股,其中村民入股资金达33万元。

  养殖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去年出栏560头,今年一季度出栏120头。“一年分红收益达7000多元,比自己单打独斗养牛合算多了。”岩南角乐呵呵地说,他拿出1万元,认购了10股,按照合作社制定的“1135”的分配比例进行分红,即纯收入的10%作为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10%作为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30%作为追加股本用于扩大产业规模,50%作为社员入股分红,实现了一个产业、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对于没钱入股的贫困户,合作社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到养殖场打工,同时贫困户可以和其他没有入社的农户到合作社赊养一头肉牛,合作社还免费提供牧草草种。肉牛养大后增重的部分归农户所得,种植的牧草合作社按照保底价每亩200元进行收购。目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2个村162户农户发展种草养牛,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75人,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沈浩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