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医联体把三甲医院"搬"到家门口

发稿时间:2017-08-12 08:03:29 来源: 黑龙江日报 中国青年网

  要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让集中在少数大医院的优良医疗资源下沉,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目前我省全面推行医联体建设,作为改革试点城市的齐齐哈尔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以市第一医院为龙头的“3+2+1”模式(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城市医联体,在区域内构建了联通市、县、乡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真正把三甲医院“搬”到了基层。

  □本报记者朱彤

  早上7时刚过,65岁的王金发老人便由老伴儿用轮椅送到泰来县人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一个月前王金发因患脑梗进行了开颅手术,术后老人下肢几乎不听使唤,这让老伴儿的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而让她没想到的是通过在医院的康复治疗,老人肢体能力竟然一天天明显好转,目前已能够自己上下轮椅。

  王金发老人的康复奇迹,得益于医联体建设。

  以齐齐哈尔第一医院为龙头的城市医联体,让基层百姓受益不少。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的三名康复医师长期派驻泰来人民医院,让泰来县百姓在家门口就得到我省西北部区域最高水平的康复治疗。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康复学科副主任叶大勇说,医联体能够派专业康复医师到县里,对这些肢体不便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绝对是个福音。“按照目前情况看,王金发老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没有问题。”

  医联体的建设宗旨就是“共商、共建、共享”,这就需要牵头大医院拿出优质医疗资源,按基层医院所需进行常态化协作。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院长陈宏对记者讲:“我们经过认真调研明确了宗旨,就是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建设,绝对不能做成大医院‘抢夺资源式的扩张’,要真心付出、按需布网、共谋发展。”

  “专家走下去、患者少折腾。”陈宏告诉记者,这就是医联体的民生体现。与记者同行来到泰来人民医院的还有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的口腔科专家邱主任,他是应医联体协作单位——泰来人民医院之邀,来为地方医院口腔科进行指导并沟通每周到县医院出诊的事。

  据介绍,目前这个以齐齐哈尔第一医院为龙头的“3+ 2+1”医联体,已与13家县区二级医院、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纵向联合体,仅2016年,齐齐哈尔第一医院的专家就到医联体协作基层医院巡诊近千次,行程超过十万公里,而这些付出换来的是基层百姓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同时享受基层医院较高的医保报销比例。

  “我们县医院原来康复科很弱,也没有患者,医师都招不上来。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患者需要康复治疗都要包车到齐齐哈尔,非常不方便,也大大增加患者的费用支出。”泰来县人民医院院长夏景林对记者讲,“县里百姓听说医联体三甲医院的康复科‘搬’到了县医院,现在每天都有二十多名患者在我们医联体共建的康复科治疗。能让百姓就地诊疗就是医联体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

  医联体搭建了纵向到县、延伸到乡的服务网络,作为‘3+2+1’模式中的一级医疗机构,怎样通过医联体得到提升,基层百姓直接受益?泰来县克利镇卫生院作为泰来县人民医院的协作医院,目前县医院专门派一名主任任卫生院副院长,并采取每周县医院专家坐诊的方式,解决基层农民的看病难问题。由于医联体的协作关系,乡镇农民也有了直达县医院、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

  “我们专门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专家坐诊信息第一时间发到村医手机里,然后由村医通知有需求的患者。”克利镇卫生院院长谢志敏说,“现在有县医院乃至三甲医院的专家‘撑腰’,卫生院可有底气了。”

  与几年前的门可罗雀相比,如今的镇卫生院几乎每周都有一天患者盈门,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医疗卫生“总管”,而这巨大的变化就是来自医联体的支撑。

  “医联体建设作为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专家脚下的泥土,在于可持续的协作机制,还在于一加一大于二的发展理念。”陈宏告诉记者,医联体建设的成功将为分级诊疗提供重要基础。而这其中,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