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时针转来转去 他仍不忘初心

发稿时间:2017-08-04 08:52:28 来源: 重庆晨报 中国青年网

蔡中和仔细修表。

  今年50岁的蔡中和,算得上是永川修表界的元老,他的钟表店在城墙边17号,名字叫“永川钟表行”。30多年来,蔡中和一直与钟表为伴,见证了修表行业由兴盛走向衰落,又由衰落走向新生的过程。

  他用执着,展现了自己的坚守。“曾经的修表同行,大多都已经改行了,但我认为,只要手艺精通,为人诚信,修表行业依然可以有很好的发展。”蔡中和说。

  入行初是修表业的“黄金时期”

  在永川城墙边靠中间的位置,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店,店门的招牌上写着“永川钟表行”几个字,蔡中和是这家店的修表师傅。

  1984年,蔡中和跟随姐夫学起了修表,蔡中和说,修表其实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时刻都在与小零件打交道,需要格外的细心。

  由于踏实肯干,跟从姐夫学习几个月后,蔡中和就已经可以独立拆卸、修复多类国产手表。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瑞士表、日本表,他还不敢轻易下手。

  一年以后,蔡中和离开了姐夫自立门户,正式走上了修表行业的路子。

  据蔡中和介绍,在他刚入行的几年时间(1985—1990年),确实是修表行业的“黄金时期”,每天收入少则一二十元,多则五六十元,养活一家人完全没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同行大多改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手表配戴率达到空前的高度。但是,没落也开始了。

  那时,BP机的出现,成为时尚的代名词,由于BP机上面会显示时间,所以将BP机拿出来看时间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动作。少数“土豪”使用的大哥大,也有较为精准的时间。

  对市民而言,既要配戴手表,又要背一个寻呼机,反而显得累赘。不少人选择了集时尚与信息方便于一身的寻呼机后,手表的配戴率便开始下滑。

  蔡中和说,他都记不清从哪一天开始,生意逐渐清淡的。以前永川城区随处可见的修表摊,慢慢的都已经关门,同行的修表师傅们大多都放弃了这门手艺,开始另谋出路。

  但因为对修表行业的执着和这么多年心血的付出,蔡中和还是选择了继续维持,维修的活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好,但还能基本维持。

  最近几年人们戴表又成时尚

  谁也没想到,最近几年开始,蔡中和修表店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

  如今,潮流变换,佩戴机械表又渐渐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折戟沉沙多年的老修表行当也随之再度迎来了“春天”。

  随着手表的不断更新换代,内部零件也更复杂、更精细。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在这个行业不断探索、研究,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

  蔡中和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逐渐把手表当成了一种装饰品,带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老年人用来看时间的多,因为他们觉得用手机看时间不方便。

  随之而来的是钟表维修费用的提高,如今修一块表的费用要比当年翻了很多倍,比如说换一块电池一般20元,而以前只要几毛钱。

  年轻人已不愿意再静下心来

  近几天的永川,室外温度高达三十多摄氏度,蔡中和店里没有安装空调,显得有一些炎热。

  无论天晴下雨,蔡中和都会7点准时来到店里,而收摊的时间,就不那么固定,有时候顾客要得急,会赶工到晚上8、9点。

  从业30多年来,蔡中和带过两个徒弟,一个是他弟弟,另一个是他女婿,他们现在都没有从事这个行业。

  “学成以后,弟弟修过几年手表,现在改行做了泥水匠。女婿学了一段时间,觉得很难,放弃了。”蔡中和说。

  因为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修表这门技术。“现在生活节奏快,连自己的儿女也宁愿去单位上班,他们觉得这个不挣钱而且累,年轻人哪里吃得了这个苦头。”

  本报记者 刘念 燕勇 实习记者 魏瑞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