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在奥运赛场摘金的沈阳籍运动员

发稿时间:2017-08-01 05:50:24 来源: 沈阳晚报 中国青年网

李玉伟(中)获得第23届奥运会射击金牌

  1984年7月28日,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在纪念体育场正式开幕。此次奥运会备受全国上下的关注,因为这是在距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运会的52年之后,参加的第一次奥运会。

  50米移动靶60发慢加速射比赛决赛开始了。来自沈阳的李玉伟,一枪接着一枪沉着而冷静地射击,在紧张激烈的比拼后,李玉伟以587环的总成绩获得男子50米移动靶60发慢加速射比赛金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枚奥运金牌的获得者。这也是沈阳籍运动员第一次在奥运会上摘金,19岁的李玉伟也成为射击项目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1984年他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父亲送他走上专业射击的道路

  李玉伟的家在于洪区北陵乡小韩屯村,他有四个姐姐因为三姐夫爱玩,李玉伟整天和他玩在一起,没事儿就背把气枪打鸟,一来二去,李玉伟就爱上了射击。

  当时,沈阳市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对外招收业余学员,父亲就让他去学习射击了。陆校移动靶招收一个班,只有5个学员,一个月学费8元钱。李玉伟的启蒙老师张东风对队员要求极高,从基本动作练起,一点点规范姿势。举枪动作一练就是半天,极为枯燥。枪托举起来,贴着脸瞄准,张老师观察队员脸上会不会产生褶皱。有褶就说明力量用得不对,张老师立即就给队员纠正过来。每天这么干举着,很多队员忍受不住,没练半年纷纷放弃了,最后只剩李玉伟。

  进入国家队成绩飞速提升

  为了练出好成绩,李玉伟格外地刻苦。射击训练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他也要穿着毛衣、皮夹克,托着7公斤重的枪进行瞄准射击。李玉伟经常练得大汗淋漓也咬牙坚持,连星期天也舍不得休息。冬天,训练馆没有窗户,零下20多摄氏度,经常冻得手扣不动扳机,僵住了。这才到后边烤烤火,等手指头能动了,再出来继续训练。

  1983年,李玉伟被选入国家射击队。在辽宁队的时候,他成绩最好,训练起来很轻松,但水平提高不快。一到国家队,他的地位马上由“老大哥”变成了“小弟弟”。李玉伟暗下决心,在短时间内要超过“老大哥”。他打定了主意,暗地里“摆擂台”,和水平高的队员比着干。耐力训练,老队员练习端枪瞄准的时间长,他不示弱,要求自己更长。练击发,打得不果断、不迅速,即使是满环也不算数。李玉伟就这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边比边练,结果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至今,李玉伟仍然清晰地记得奥运会获得金牌的那60发子弹的每一个射击细节:倒数第八枪是个9环,之后7枪全部10环。1986年李玉伟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1987年又获得两个世界冠军。

  希望培养更多优秀射击运动员

  在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时,韩国队的翻译找到李玉伟,动员他到韩国做教练,并承诺给高薪,被他拒绝了。20世纪90年代,南方不少单位也邀请他,除了房子,还许诺工资每月可达五六千元,他都婉拒了。他要为家乡的射击运动作出贡献。

  如今的李玉伟已是辽宁省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副校长、辽宁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每天早上,在浑南新区祝家街道的辽宁体育训练中心柏叶基地,那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射击馆里,李玉伟仍然是早早起床,督促运动员起床跑步、做早操。即使枪已离手,他依旧在用运动员的标准要求着自己。

  本报记者 方月宁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