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画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对剑门蜀道发出的感慨,千年来传诵。直到今天,作为中国古代诗歌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作依然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在中国家喻户晓。
“李白是一位天才的、突破六朝以来时尚规范的、天马行空、无可仿效的诗人,既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全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伟大的诗人之一。”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周啸天说,李白一生经历波折传奇,虽非简单几句话能够穷尽,但他生于蜀、长于蜀,蜀中山水人文的滋养,对诗仙李白的人格和诗风的形成,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李婷 本报记者 吴梦琳
蜀中山川 滋养豪放“诗仙”
李白少年即出入蜀中名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曾师从梓州节士赵蕤,习帝王之术;所作诗文,为益州长史苏頲所赏识。李白25岁时仗剑去蜀,辞亲远游,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屡经人生的历练。留下的诸多诗作中,不少与家乡四川有关,一首《蜀道难》博得前辈贺知章的高度赞赏,誉为“谪仙”,而一句“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则激发了不少人对于天府之国的向往。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从秦汉伊始,至唐、五代、两宋,成都成为国内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周啸天说,李冰开凿都江堰后,文翁大兴教育,加之土沃物丰,水陆交通便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物质条件比较富裕,故蜀人恒有余力从事学问,所以人文蔚起、大家辈出。“在汉代就诞生过司马相如这样的大文学家,开创了润色宏业的大赋,所作《子虚赋》对李白影响很大,成为少年李白的偶像,赋中对云梦泽的描述使李白十分神往,甚至成为其漫游天下的动机。”
周啸天认为,四川的名山雄关、大江大河,对诗人的性格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雄奇幽秀的山川,养成了诗人博大的襟怀,和对崇高美的追求。”周啸天说,一句“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足以看出李白的诗文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对诗歌的内在韵律有天才的把握,开拓了乐府诗的新境界,从而达到盛唐诗歌的艺术巅峰。品读李白 激发民族自信
一千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李白的影响力不但没有衰减,而且早已超越国度,历久弥新。《蜀道难》《将进酒》《月下独酌》《静夜思》等一大批杰作,依然传诵不衰。周啸天认为,李白是一位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诗人,他在诗歌艺术上攀登上时代的高峰,同时又是最接地气的。
李白生活在开元全盛时代,又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歌关心政治,又具有极强的人民性。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和平等。笑傲王侯,却贴近百姓。他把明月意象写到极致,同时又是黄河的伟大歌手。他是一个诗歌天才,同时又下过铁杵磨针的工夫。他的成就别人难以企及。”周啸天说。
不仅在中国,曾有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评价——近一千年最伟大的诗人是莎士比亚,上一千年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周啸天认为,这一评价表明,李白不仅是属于中国,而且是属于全世界的伟大诗人。
“今天,我们品读李白,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养成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操,有助于拒绝负面情绪、从精神上超越必然,而趋向自由。”周啸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