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退耕还林地 建健身步道

发稿时间:2017-07-18 03:36:35 来源: 成都晚报 中国青年网

  近日出台的“成都增绿十条”提出生态管护与修复增绿,要求通过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修复水土流失、废弃矿场、工程创面等区域植被,加强林盘生态管护,强化成都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都晚报记者获悉,除了让成都加快重现“绿满蓉城”的步伐外,退耕还林更有力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通过林下养殖、生态旅游、林业种植等一系列举措,为退耕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自1999年来

  我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2.89万亩(含简阳)

  其中退耕地还林57.8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75万亩

  全市退耕地涵养水源能力达到1.26亿立方米

  固土能力达到1.89万吨/年

  在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等方面的综合生态价值

  经折算综合贡献值每年达2.71亿元

  退耕还林132.89万亩

  综合贡献值每年达2.71亿元

  1999年,国务院启动退耕还林试点,成都市作为首批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点市之一。据统计,自1999年来,我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2.89万亩(含简阳),其中退耕地还林57.8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75万亩。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市森林资源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和土地肥力都得到显著改善。”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退耕还林后地面植被覆盖度得到提高,局部小气候也得到有效改善和调节。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市退耕还林工程成效监测报告》显示,全市退耕地涵养水源能力达到1.26亿立方米,固土能力达到1.89万吨/年。在保育土壤、固定二氧化碳和供给氧气等方面的综合生态价值,经折算综合贡献值每年达2.71亿元。

  退耕后养殖跑山鸡

  年产值达上亿元

  洛带镇金龙村位于龙泉山脉深处,受自然条件制约,该村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大部分农户长期接受帮扶。在市级林业产业化项目带动下,该村17组十余户农户以各户承包地、退耕地作为股份,成立“成都乡哥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区上主管部门在鸡苗供应、技术指导、圈舍建设等方面对其进行扶持,现已形成年产2万余只生态跑山鸡,高峰期日产1000余枚鸡蛋的养殖规模。

  截至2016年,龙泉驿区已带动山区(丘)区乡(镇)3000余户农户长期从事林下养殖行业,补贴建设了大量标准化林下养殖圈舍,全区林下生态鸡养殖年出栏达到30万只以上。今年3月,为支持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龙泉山脉深处1000余户农户已全部搬离龙泉山脉,暂停林下养殖项目。

  “将退耕还林工程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希望通过林下养殖业、林下种植业等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该负责人介绍。据统计,目前,我市林下生态鸡养殖年产值达上亿元,并且成立了30多个养殖基地和示范点,带动数十个龙头企业的发展。其中,都江堰特种养殖基地达5家,驯养繁殖技术和数量居全国之首。龙泉枇杷种植4万亩,年产值1.88亿元,年均为退耕农户人均带来了1200元以上的收入。

  发展乡村旅游

  带动农户年增收4000余元

  距离金龙村约22公里外,仰天窝阳光健身步道位于龙泉驿区城区东面。从题有“市民阳光健身步道”8个字的入口进入,蜿蜒而上,1000余亩的楠竹、银荆、红瑞木及桂花、栀子花沿近6公里健身步道延伸开去,成片的白玉兰、马褂木、五角枫穿插其间。行至高处,龙泉驿区城区尽收眼底。“仰天窝健身步道是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继续实施龙泉山植被恢复工程,步道内配套了健身器材、休息平台、亭、遮雨廊等便民设备,并在两侧布置具有特色的猪槽、石磨、玉米浪子等农耕文化主题小品建筑。”龙泉驿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日,这条步道健身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节假日则高达近万人次。该项目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也为退耕户带来了收入。

  此外,都江堰市蒲阳镇和平社区铜马沟笋用竹基地作为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同时开办了体现竹文化、竹菜肴为特色的旅游餐厅,打造了观园赏竹、登山游步道等配套的生态旅游设施,具备日接待500人次的服务能力,基地带动农户年增收4000余元。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供图

  【见证者】

  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庞迎春

  退耕还林让荒山变青山

  对于成都近日出台的“增绿十条”,都江堰市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迎春表示,该政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政府推行的退耕还林举措。庞迎春说,1999年都江堰市开始推行退耕还林政策,2000年凯达绿色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通过租种农户土地,从事竹笋种植和销售。庞迎春谈起刚刚种植竹笋时,显得尤为激动。第一年由于技术不成熟,信息不通畅,种植竹笋以失败告终。第二年,在都江堰市林业局的支持下,到浙江学习种植经验,改变了引进的竹笋品种,最终获得成功。

  “公司刚刚成立时,由于竹笋第一年栽种,第四年才能有收入,所以前几年都是在投入,现在一年的销售收入已达1500万。”庞迎春介绍,退耕还林后,“以前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对农户来讲,通过把土地出租获取租金,既增加了经济收入,也有了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副业。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荒山变青山。”

  成都晚报见习记者 何海燕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