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八十余载 抗战军歌仍嘹亮

发稿时间:2017-07-15 16:05:41 来源: 北京晚报 中国青年网

矗立在吉林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杨靖宇雕像。

  矗立在吉林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的杨靖宇雕像。

  上接6版

  【红色记忆】

  进入靖宇县,四处都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靖宇镇、靖宇村、靖宇大街、靖宇路、靖宇宾馆、靖宇学校、靖宇支队……

  将军的名字,渗透在靖宇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更深深烙在了靖宇人民的心头。曾经在北京上大学的佟鑫告诉记者,他们出门在外介绍自己,不说自己是吉林人、白山人,直接说“靖宇人”:“这是一个自豪的称谓。”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靖宇的年轻人称呼杨靖宇将军,除了用“英雄”之外,更多的是叫“爷爷”。“觉得亲切,就像杨靖宇将军没有远离一样。”每个靖宇人,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属于杨靖宇将军的地方。

  沿着将军的足迹追随

  他们把杨靖宇当事业

  位于三道崴子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春分时节还飘着雪。牌楼下,仍有不少人进出。

  3位年轻人在将军的雕像前,静静站立,鞠了三个躬。这3位来自长春的参观者,是来隔壁县城走亲戚的,他们特意花一个上午时间,驱车来将军殉国地瞻仰参谒。

  负责解说的,是一个叫王琳的姑娘。门牌、台阶、雕像、碑石……每一处地方、每一个数据,王琳都记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

  2011年,大学毕业的王琳来到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管理处工作,每月拿着2000余元的工资,没有编制,只是“临时工”待遇。6年过去了,王琳依然用心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日复一日地接待每一位参谒的来客,从未萌生退意。

  “我从小听着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长大,非常崇拜他,能在英雄的殉国地工作,我觉得是一种荣幸。”每当有人问起在这里工作的感受,王琳总是这样回答。

  对于女儿的这份工作,父亲王天祥倍感骄傲:“女承父业嘛。”王天祥从部队退伍后,在将军殉国地工作了近十年,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他担任过将军殉国地管理所所长、管理处处长,把这一方土地打理得正规有序而又庄严肃穆。王天祥说,这里是整个靖宇县人民的圣地,在这里工作既是荣耀又是责任。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靖宇县人民十分怀念他,自发筹款,在三道崴子修建了纪念碑,后又建造了纪念塔、雕塑等,把整个山岭规划修整,建成了一个成规模的纪念地。春来暑往,秋去冬来,来这里瞻仰凭吊杨靖宇英雄的人络绎不绝。在纪念碑前的水泥地上,还有一片黑色的痕迹,那是香烛纸钱焚烧留下的。

  殉国地西侧有一个两层高的建筑,那是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纪念馆正在装修,暂时停止对外开放。东北抗日联军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斌说,装修之后的纪念馆,资料收集会更全,呈现手段会更多元,展览效果会更好。

  从1989年伊始,李立斌就见证并参与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整个建造过程。其间,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从未与人说。已年过半百的李立斌,一辈子都离不开“杨靖宇”3个字。

  李立斌的老家是与靖宇县一江之隔的抚松县。小时候,他听了不少“杨司令”的故事,有一回来靖宇县的姐姐家做客,带着外甥去将军殉国地参观,看到纪念碑上关于杨靖宇将军最后战斗经历的文字后,深深被震撼了,从此像着魔了一样把“杨靖宇”3个字烙进了心里。

  大学毕业分配时,李立斌毫不犹豫地在申请表中填报了靖宇县。来到靖宇县,李立斌感觉与英雄更加拉近了距离,钻到了杨靖宇将军事迹挖掘与线索寻找中,开始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

  为了研究杨靖宇将军,李立斌沿着当年杨靖宇将军战斗的路线,一站一站找线索,四处寻找抗联老战士,听他们回忆抗日岁月。东北三省,涉及抗日联合军的县、村,李立斌走了个遍:“连跟着我一起的司机都成了抗联研究‘专家’了。”

  为了编印《抗联文化》期刊,他联系军史专家,翻阅海量资料,反复进行比对查证;为了改进完善殉国地,他在外出差不去景点,专挑陵园墓地进行参观调查;为了修建纪念馆,他辗转各地收集实物,想尽办法再现历史场景。

  “有关杨靖宇将军、有关东北抗联的事,我都要管起来。”这不是李立斌夸海口,而且他半辈子工作生活的写照:“将军的事迹、抗联的历史,总要有人投入进去、宣传出去。”

  让李立斌心痛的是,在一些地区,抗联遗迹正在或已经遭受破坏,他试图通过实际行动,来呼吁民众保护好这些遗迹:“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

  还有不到6年,李立斌就退休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退休前把所有关于杨靖宇和抗联的素材整理完毕,作为历史资料交给政府。“如果政府愿意继续聘用我,我愿意无偿工作下去。”

  采访结束前,李立斌交给记者一个小纸条,拜托记者寻找1958年拍摄的《杨靖宇将军战斗一生》纪录片:“这个资料片,我找了好几年都没有下落。”

  像李立斌一样,研究杨靖宇将军事迹和抗联文化的人,在靖宇县和整个白山地区并不少见。这些“追随者”虽然研究得没有李立斌专业、系统,但热情一个比一个高:“杨靖宇将军在东北牺牲,为这片黑土地增加了分量,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

  他们把杨靖宇当信仰

  靖宇县城西北侧的杨靖宇小学里,传来了嘹亮的歌声:

  我们是东北联合抗日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这首由杨靖宇将军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曾经在抗日年代的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鼓舞着广大东北抗联将士。时隔80余年,抗战军歌仍在高唱。

  正在合唱歌曲的是杨靖宇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在为清明节的活动进行排练。

  每年的清明节,杨靖宇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进行祭扫,同时还会通过唱东北抗联军歌、讲杨靖宇抗日故事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9岁的二年级学生吕俊良和尹国安,对杨靖宇将军的认识是“打过仗”,11岁的四年级学生韩松延、孟凡翔知道杨靖宇将军是“民族英雄”、“抗日英雄”,13岁的六年级学生赵书缘、高一鸣和李忠迅已经会讲杨靖宇将军“最后的五天五夜”的故事……

  德育副校长于学慧告诉记者,杨靖宇小学把弘扬靖宇精神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会讲杨靖宇将军的战斗故事:“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教育他们铭记先烈、铭记历史。”

  让人惋惜的是,以前给孩子们讲抗日故事的东北抗联老战士黄殿君,再也无法来到孩子们中间了。2016年8月16日,91岁的老人离开了人世。从此,靖宇县再无在世的抗联老战士。

  一个多月后,30名靖宇籍青年戴上大红花,参军来到了有“杨靖宇支队”之称的原第二十集团军某旅。这支部队前身为杨靖宇将军领导组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一部。英雄城的青年来到英雄的部队,当上了英雄的兵。

  东北抗联的前辈们虽已远去,但革命的火把越烧越旺,一批批青年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前仆后继。

  大学生士兵温程祥打小就崇拜杨靖宇将军,来到杨靖宇支队,他想考个军校,实在不行就转个士官:“总之一定要留在部队干出个样子,不给靖宇人民和靖宇将军抹黑。”

  华灯初上,靖宇广场上响起了节奏明快的乐曲,人们踩着节拍,跳起了舞蹈。街道两旁的路灯和彩灯射出炫丽的光芒,更为整个靖宇县城增添了几分繁华与热闹。

  在这片深深烙下杨靖宇将军印记的土地上,靖宇精神和抗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年,靖宇县即将脱掉贫困县的“帽子”,这座英雄的县城,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稳步前行。

  本报特约记者 曾涛 陈曦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