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芳蓉
素雅的中式服装,满头银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拢,结束了两个多小时讲座的楼宇烈并未显露出疲态,稍作休整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教书育人近40年,积累了丰富文化和教育经验,满腹经纶的楼宇烈却并不提倡孩子背诵古文:“只有活读书、读活书才能读书活,否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以至于读书死了。”
楼宇烈认为,学习是为了改变气质和生活。“活读书”,是指读书不能抠字眼,而是要去体会和把握根本精神;所谓“读活书”,则是要读生活这本书、社会这本书,这样才能达到“读书活”——用读书改变生活的境界。而死记硬背,只会越读越迷茫,古代强调背诵,是因为背诵对人们的将来应用有很多帮助,如今时代不同,背诵为人们未来规划的帮助已经不多,所以把握其中精神,将其实践和传承才是重点。
楼宇烈也认为对于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更加多面,通过一首诗的学习,让孩子去朗诵、去画一画、去演一演,都是传达传统文化理念的方式,并非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可走,而是要融入生活之中。
摆脱死记硬背的“固有模式”,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应该分成不同层次,不能一概而论。朱熹主张儿童教育应教会“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放在今天来看,则是家长和老师们从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身教去影响教育孩子,身教永远重于言教。教育无非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要多加强亲子的关系,用身教去影响;学校教育以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根本目标。
楼宇烈对基础教育有四个理念:教之以爱,育之以礼,启之以智,导之以行。他认为,不要急于过度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让他们天马行空,发挥自由想象的同时,更重视“礼”的教育。他向大家推荐了三个篇目进行阅读,一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让孩子自然生长,让他对各方面产生兴趣,并落实到行为中和日常生活中。第二篇是王阳明的启蒙诗《示宪儿》,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如果只让他读书背文章,结果就是视学堂为地狱,视老师为仇寇。第三篇则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这篇是为了纠正大家的观念,文中的病梅就是我们扭曲的审美观念,以不正常为正常,以自然为不正常。“我们要让孩子们自然成长,这样孩子们就健康了。”
而作为一个普遍的读书人,掌握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则确实要从原典入手为好。“儒家的三玄四书五经都在其列,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读唐代唐玄宗亲自作注解的《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也可。再简单一点的,可以从《大学》《中庸》里面选择一段作为儒家关于礼教的根本思想来学习。如果要深入了解,就要研究各家各派,所以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分不同的层次。”楼宇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