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笔绘古建 守望河山

发稿时间:2017-06-25 05:36:48 来源: 山西晚报 中国青年网

  和大多数介绍山西古建筑的图书不同,三晋出版社出版的《触摸,寺庙——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 (晋东南)》(以下简称《触摸,寺庙》)可谓别出心裁,独特的古建筑钢笔画作品结合精美的照片,以生动的文字娓娓讲述,一个“苦行僧”般的执着作者,一段段不同寻常的寻访古建筑之旅,一座座或已摇摇欲坠或已永远消逝的乡村古寺庙,顿时呈现在读者眼前。一卷在手,古朴写实的古建筑钢笔画作品、沧桑孤寂的古建筑照片剪影,字里行间流露出执着背后的文化担当,更令人对这个痴爱山西古建筑的东北小伙连达肃然起敬。

  一个人,一支笔,千里独行,走三晋,画古建,顶风冒雨,艰难跋涉,在毒辣的日头下挥汗如雨,在呼啸的大风中瑟瑟发抖,在残败颓废的古建筑前孑然独坐,在阴森恐怖的孤坟荒草中凝神静气,仿佛一道风景,经常出现在《触摸,寺庙》一书中。不同于寻常行走山西、寻访古建筑之人,连达的画笔下,流淌的是守望文化的情怀,充溢的是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这种强烈的感情,促使他一次次地“抛家舍业”,穿越万水千山,飞奔到山西这片古建筑的圣地。背着几十斤重的大包,徒步穿越在山西的千沟万壑间,在臭气熏天的厕所和垃圾堆旁一坐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强忍蚊虫叮咬、饥渴难耐、被粗暴地认为是文物盗窃分子更是司空见惯。每每于青砖红瓦、孤山荒野中发现一座古建筑的欣喜之情、领略着壮阔山水画卷的愉悦之情、馨享着淳朴民风的豪迈之情、对古建筑被盗毁的痛心疾首之情,在《触摸,寺庙》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越是偏远之地,越是残破颓圮,他越要前往寻访。他总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仿佛在给这些渐行渐远的古建筑画“遗像”一般,只怕这一离去,也许再也看不到了,所以,他的每幅画,哪怕只是一座早已倾圮的断壁残垣,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此乃一个人的执着追求和文化担当。《触摸,寺庙》一书,正是想通过一幅幅素雅的钢笔画,展现散落在山西土地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古建筑之美,彰显其文化艺术价值,从而引起大众对其一步步走向衰落和颓败的关注,让这些历经沧桑艰难遗存至今的文明记忆尽可能久远地传承下去。如此,本书算是为守望中华文化的一次呐喊与呼吁。

  书中的钢笔画,干净,朴素,写实,沧桑、荒寂的气息总是扑面而来。连达并没有刻意修饰,也不曾追求华美,而是饱蘸着殷殷深情和滴滴汗水绘就,是古建筑那时那刻的真实记录,或雄浑,或灵秀,或苍凉,总让人不由心生无限感慨。倾塌的屋檐、扭曲的门窗、散落的残砖碎瓦、随风摇曳的荒草枯枝,显示的是古建筑生命过程中的某一时段。也许,若干年后,那些庙塌了,那份沧桑消逝了,可他的作品,就是一份留给历史、留给后人的礼物,是一份曾经最靠近这些古建筑原貌的资料。的确,它们不属于专业的文物保护资料,但是这样的印象资料,辅以感性的文字,讲述与遗存相关的故事,若干年后,哪怕是从故纸堆中翻出来,子孙后代依然能从中窥到曾经的文化遗产,领略这些散落在山西乡野古建筑的别样风采。山西文博界的老教授赵瑞民先生说,连达的画是艺术品,不是实物,也不是照片,而是一种创作,有一种照片很难达到的摄人心魄的效果,也有一种让人心生欢喜的力量。

  时常被连达“苦行僧”般的执着、坚毅、担当打动,也时常迷醉于这些摄人心魄的画作之中,唯愿读到此书的读者,能从中体味到这些散落在山西乡野之中古建筑的独特之美和堪忧之路,唯愿更多人如连达一般,争分夺秒,在保护文物、守望中华文明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秦艳兰

责任编辑:千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