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首页>>新闻 > 即时新闻 >>  正文

打造"水清、沙净、滩美、人乐"的大连海洋生态新格局

发稿时间:2017-06-08 05:16:16 来源: 大连日报 中国青年网

本报记者智曼卿

  海洋日前夕,记者在长海县獐子岛镇马坨子岛附近岸边看到,运沙船上的沙石土正被一车车的卸下,对海岸带进行回填修复。这里是正在施工的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及马坨子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的现场。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海洋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陆海联动防治海洋污染、海洋保护区保护、加强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推进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獐子岛及马坨子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就是今年我市海岛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之一。

  科学修复与开发利用 恢复生态岛礁

  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岛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生态岛礁的建设首先是恢复海岛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引导绿色产业和先进技术在海岛上应用,以此来提升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海岛的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作为獐子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獐子岛及马坨子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将修复海岛陆域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设194米长的防波堤,同时建成一个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项目从今年3月启动,填土工作将于本月末结束,监测中心将于年底建成。獐子岛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是我市积极从国家申请到的海岛修复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9780万元,除马坨子岛海岸修复外,还将在獐子岛其它海域实施保护性修复、陆岛交通工程、海岸侵蚀防护工程等,建设一个岸边休闲广场,对渔港进行改造。

  长海县獐子岛镇副镇长王忠强介绍,该项目实施之后首先对獐子岛的海洋环境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指导了当地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方便了渔民的生产生活和作业,也会助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打造“蓝色海湾”

  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已启动了重点海湾、岸段和海岛整治修复项目。2010-2015年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积极组织开展植被修复、海岸加固、沙滩整治、海岛整治等项目。累计争取财政资金5.1亿多元。在市县两级海洋部门配合和项目承担单位努力下,海岛和海域整治修复项目已初见成效。按照国家关于海域海岸带整治与修复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加快推进用海项目建设的同时,自2010年始,我市启动了重点海域治理工程,先后有老虎滩湾、普兰店湾、庄河湾河口、金石滩等海域海岸带整治与修复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多项生态修复已经或正在完成,并通过验收。

  开展了老虎滩湾等生态整治修复项目,其中老虎滩公园改造沙滩250米,清淤12万立方米,海湾环境得到彻底改变;普兰店湾水域拓宽至1000米,形成45公里环海湾沿岸景观带;金石滩增添1处人造沙滩,金石滩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质量显著提升;大长山岛的三官庙民生广场、小长山岛的西大滩民生广场为海岛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亲海场所;广鹿岛滨海公路工程和太阳能路灯工程给海岛居民带来了交通和晚上通行的便利实惠;大王家岛蓄水方塘、排水沟、防潮闸工程、生活垃圾打包外运等工程项目让岛上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圆岛日产10吨的海水淡化设备,太阳能微电网系统的建设,风能与太阳能配合的路灯,以及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池、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生态厕所等,使昔日荒芜的孤岛旧貌换新颜。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海湾、岸段和海岛的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受损海洋生态的恢复,提升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今年,我市的凌水湾和广鹿岛获得“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4亿元资金支持,总投资达6.2亿元的凌水湾和广鹿岛综合整治修复项目今年将开始实施。凌水湾将建设直立式防浪护岸、海事大学进港航道左侧护岸、凌水河入海口两侧护岸、潜堤改造及新建景观沙堤、景观入海口河道、新建沙滩岸线和海湾清淤等。广鹿岛将开展沙滩整治工程、拦沙堤工程、渔人广场及景观配套工程、道路及跨渠桥工程、河道入海口整治工程、岸滩整治等工程。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这两处海域、海岛的自然环境。

  目前,凌水湾综合整治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和部分招投标工作。下一步将完成海域论证与环评报告编制,6月底完成水运部分施工及监理招投标工作,开展生态监测站选址。12月底完成凌水河下游河床硬铺装及污水管线改造、海底清淤、拦沙堤、部分直立式岸线建设。广鹿岛生态岛礁建设项目进入前期测量、初步设计等招标工作。8月份,广鹿岛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工程施工单位进入现场施工。12月末广鹿岛生态岛礁建设主体工程完工。

  市海洋与渔业局海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域整治修复工作对于有效保护海岸和近岸海域的资源环境,提升海岸和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创造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建设共赢的新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会继续加大海域生态整治修复工作力度,确保海域生态整治修复工作能够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开展,努力打造 “水清、沙净,滩美,人乐”的海洋生态新格局。

  提高海洋生态文明程度

  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2016年,辽宁省在黄海海域实施生态红线制度。至此,我市所辖的黄渤海海域均纳入了海洋“生态红线”。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顺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处获悉,目前我市正研究制定海洋生态红线区具体管控措施,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护主体责任,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建立生态红线监测评价体系,严厉查处在海洋生态红线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保住生态底线,兼顾发展需求”,黄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面积10147.2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市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力度。建立了大连旅顺口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连长山群岛等4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级海洋公园),海王九岛海洋景观等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492平方公里。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市海洋与渔业局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秉承“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工作方针,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的总体要求。

  建立监管机制

  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市海洋与渔业局近年来坚持开展近岸海域水质监测,对陆源入海29个一般排污口和1个重点排污口进行密切监测。发布了《大连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着力推动大连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文化等方面发展。

  我市先后建立了海洋工程和倾废环保监管等分级责任制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明确了各级职责,确保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海洋工程建设,实施事前评价、在建监督、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海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市海洋、环保、城建、水务等相关部门建立陆源入海排污口联合监管机制,严格管控陆源污染物入海。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海上流动污染源管控,禁止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压仓水直接排海,船上生活垃圾运回陆地集中处理,减轻了近海海域的污染负荷。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科研专项支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污染防治、海洋观测监测、应急处置等新技术应用,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水平。

责任编辑:千帆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