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读书的风景与问世哲学

发稿时间:2017-04-20 08:48:09 来源: 吉林日报 中国青年网

  □薄景昕

  编辑有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这个日子,也被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山河无恙,岁月悠长。与好书相伴,内心便会充盈喜悦——世界就此打开,人生从此宽阔。

  春暖花开的日子,有花香,有草香,更有书籍的芬芳……

  在国家行为大力推广“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背景下,读书已然成为一种呼唤,甚至带有庄严的使命感。是的,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又怎能离开读书?倡导全民阅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提高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把“读书的风景”与“问世哲学”这两个词组并列起来,实际上是谈一种关系。我认为这种关系是“自在”和“自为”的关系。“自在”是一种状态,是“充满劳绩的人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我看来,自在的状态也就是风景。而“自为”是一种理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是“自在”到“自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这样的逻辑和色彩:读书是孤独的,就像孤独容易产生诗人和哲学家一样,人在孤独的时候才能与心灵产生对话,这个对话过程才是人的理性认识过程。正如苏格拉底说,理性生活是人类的最高生活。因此,我们说,“问世”就是从“风景”之中找到方法,发现规律,看到本质,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趣味和生活质量。

  宋代欧阳修有句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说明成事者首先要好好读书,不读书无以立学与立身。当代作家三毛也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读书何以成为风景?陈平原在《即将消逝的风景》中谈到,那些学养丰厚、有精神、有趣味的老学者,是大学校园里最为靓丽的风景。老教授们在校园里闲谈、漫步,望着他们的身影,你会特别感动,觉得这校园很有文化。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念书,不仅阅读书本,也阅读教师。某种意义上,教师也是学生眼中的“文本”,要经得起鉴赏和阅读。

  书该怎么读?鲁迅说,嗜好地读、专业地读。在校园里,应该看到有更多的“博雅君子”。然而,现在的所谓上学,实际上就是在读学位,而非在读书。这是目前求学之路上的一种怪现象,以为只要毕业就万事大吉。难怪有人说,这的确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然而没有品位的平庸时代”。“没有品位”与“时代的平庸”体现在哪里?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读书。因为“读书会测量一个时代的思想深度与文化走向。理解一个时代,首先要理解一个时代人的阅读趣味;反过来,根据一个时代的阅读趣味,我们可以把握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思想脉络”,因此,时代与阅读存在某种契合关系。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的理由,这样个人才会不断进步,社会才会更加文明。

  重读那些激动过一个时代的好书,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借助那些曾经感动过无数中国人的文字,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并与之保持持续的对话。天地广袤,岁月悠长,淘尽的是英雄,结晶的是智慧,然而,人类智慧的结晶无外乎书籍。因此,多读书,读好书,这几乎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共识。那么,读书时,我们应该在哪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一、问题意识。读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动脑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关键是在充分理解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得出结论,才具有说服力。

  二、读书的视野。《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顾炎武在《亭林遗书》中也说,“士当以器识为先。”有多大的视野就可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度决定视野。这些至理名言都是谈读书的视野要高远一点,博深一些。

  读书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能写出天下最美的文章是读书人的追求。那些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都是文学的经典,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现代白话文对当代的影响就更加深远。

  三、读书的境界。我认为读书真正的境界,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转益多师”(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读书的境界。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个人境界,我认为要关注这几个方面。

  1.关注好书。现代诗人卞之琳在20世纪30年代写了一首长诗,改来改去不满意,最后长诗不要了,截取其中一段,就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名的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短诗《断章》,只有这么四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然而我毕竟要用它去寻找光明。”这些佳句都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胸中没有几百篇名文,就难能写出好文章。

  2.关注人物。我比较关注这么几个人物。独异个人的鲁迅、少年情怀的钱理群。最喜欢钱理群在《羊城晚报》(2003年4月25日)的《说话的三条底线》:力图说真话;不能说真话,则保持沉默;无权保持沉默而不得不说假话时,不应伤害他人。还有当代作家毕飞宇,那种“戏谑的笔法”,读之便不忍释卷——《青衣》、《玉米》、《上海往事》以及《平原》、《推拿》等名篇。还有克里希纳穆提的《一生的学习》,这位被称之为20世纪最纯净心灵的印度哲学家,他的声音能让整个世界驻足聆听——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关注人物主要是关注他们的作品以及作品的研究走向。

  3.关注学派。我个人喜欢法兰克福学派,这是当代“新马克思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而得名。这个流派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尔当了所长之后。他主持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从不同学科领域招揽了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如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弗洛姆(《希望的革命:通向人性化的技术》)等,后逐渐形成“社会批判理论”。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师的一生要努力做到“读书、看戏、旅游和交友”,这是极具人文情怀的概括。其实,何止对语文老师是如此,对我们每个人而言,读书都应该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最美的那一道风景。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