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家门口看中医巴州村民齐点赞

发稿时间:2017-04-20 07:16:39 来源: 四川日报 中国青年网

  □张道光 本报记者 阳帆

  “以前看中医要到城里,跑几十公里路,到医院还得排队挂号等很久。去年镇上办了中医馆,村里也有了中医角,现在看中医很方便。”说起看中医的方便,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寿星村4组村民饶正刚竖起了大拇指。

  饶正刚的切身感受,代表着该区广大村民对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心声。

  巴州区地处川东北山区,群众历来就有信中医、爱中医、种中药、用中药的传统习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对中医药需求与日俱增,为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推动健康惠民落地生根,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中医阵地、中医人才、中医文化、中药产业、中药服务“五个优先”,促进农村中医药创新发展,破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顶山镇地处边远山区,距离巴城60多公里,为方便群众就地看中医,2016年该镇在区卫生计生局帮扶下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中医馆,设置了中医诊断室、治未病科、针灸治疗室、艾灸室、熏蒸室、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房等中医药服务科室,配齐了相应的设施设备。

  “以前到城里看一次中医要用两天时间,现在头痛脑热,直接到镇上的中医馆刮痧或拔个火罐,既方便管用,而且花钱少,也不耽误时间。”该镇大寨村2组村民余华说。

  余华感受到的既方便又便宜的中医治疗,今年以来巴州区每个镇的居民都能感受到。“2016年试点基础上,今年区政府投入2500万元,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一个标准化‘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个‘国医堂’、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建立一个‘中医角’,把中医阵地由城市延伸到了乡村和社区,让群众就地就近看中医。”区卫生计生局局长罗友军说。

  中医馆建好了,中医医师哪里来?罗友军表示,全区采取院校培养、全科培训、师承教育、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保障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中医药类执业医师,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中西结合的执业助理医师,同时邀请名老中医到基层巡诊坐诊,下派中医骨干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帮带。最近区卫生计生局还投入50万元专款,将乡镇卫生院44名中医骨干集中到市中医院进修培训,并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家和当地名老中医现场授课。对村卫生室395名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基层中医中药防病治病能力。

  罗友军算了一笔账,“全区29个乡镇中医馆建成后,群众就地就近看中医,人均每次节省的车费、住宿费、生活费至少200元。再加上中医药‘简、便、验、廉’,人均每年可减少40%的医疗支出。”

  除了就医方便外,饶正刚还有个感受就是放心,这种感受一部分来源于对中药材的放心。“用的中药多半是我们当地种的,价钱不贵,用起来放心。”饶正刚说。

  该区坚持优先利用道地巴药,既解决了居民的用药需求,又提升了农村中医药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区引进大中型药企就地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中药保健品研发生产,同时利用当地乡镇中医馆、农村中医角、社区国医堂和中药房就地取材,优先使用道地巴药,为农村中药产业搭建平台,通过“医药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配送”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目前全区已培育巴药种植经营主体388个,种植金银花、菊花、白芍、覆盆子等常用中药材20多万亩。2016年全区中药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仅此一项实现人均增收857元。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返回首页>>
最新推荐
时搜热点
热点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