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王玉虎代表: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初步改善 生态补偿机制亟待持续给力

发稿时间:2016-03-09 20:16:21 来源: 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新华社北京3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马勇)“三江源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经过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的努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是要巩固成果、持续改善,还需要生态补偿机制持续给力。”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原州长王玉虎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400亿立方米左右,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受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发生大面积持续退化,致使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源头产水量减少,草原鼠害猖獗,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王玉虎介绍,2005年,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投资75.07亿元,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规划涉及青海省玉树、果洛、海南、黄南4个藏族自治州16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面积36.3万平方千米。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工程于2005至2013年实施,主要包括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化草地治理、森林草原防火、草地鼠害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期工程实施范围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

  监测表明,一期工程实施后,保护区内森林、草地和湿地等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增加252.2平方公里,保护区外仅增加173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荒漠等面积减少252.2平方公里,保护区外仅减少180.8平方公里。保护区退化草地明显好转的面积占其退化草地面积的7.3%,高于非保护区的5.05%。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改善明显,好转程度优于非工程区,一期工程取得了预期成效。

  “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关键在于安置好这一区域中做出奉献的群众。为了顺利推动保护与建设工程,近年来,我们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不断探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启动实施了教育、就业、生态公益岗位等多项生态补偿政策。但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困难。”王玉虎说,现有的不少补偿项目,仅限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补偿标准偏低,与农牧民的期盼还有差距,影响了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

  “三江源地区生态地位重要,保障民生等方面有特殊困难。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生态补偿应该持续给力。”王玉虎建议,考虑到青海的重点功能区面积权重,在安排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时给予差别化扶持政策。

  “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建立持久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公益岗位、水资源、湿地等纳入补偿范围,激发生态保护的动力,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王玉虎说。

原标题:王玉虎代表:三江源生态环境状况初步改善 生态补偿机制亟待持续给力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