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8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有记者给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16-03-0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记者: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同时,我国粮食进口也在增加,请问我国的粮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陈锡文:既有多的地方,也有少的地方,总量上虽然12年连续增产但是大概还有400亿斤的缺口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进口来弥补这个缺口,所以这又是少了。
2015年我国农业实现12年粮食增产,粮食库存达到历史峰值。全国人大代表李培忠发现,粮食虽然增产,但粮价却在走低。
李培忠:2015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玉米临储价每斤降价0.11元,每亩减收大约145元,1亿亩玉米减收145亿元。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粮食价差进一步扩大。国内粮食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旧粮囤积,新粮难进;国产粮进仓库,进口粮进市场。正成为当前农业领域最突出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全国人大代表王志刚建议,粮食生产首先调整思路。
王志刚:市场化管理,市场对各种农产品种类的需求、质量是什么,反过来指导生产。
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一号文件”不再提农业产量而更重视质量。农业生产如何能够取得“质变”?
全国人大代表赵勇认为,现代化农业必须改变单纯局限于农业生产的传统做法。
赵勇:搞高端设施农业,搞高端设施农业就可以汇聚创新要素,可以促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在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看来,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马瑞强:把现在分散的小农经营的这种模块,打成大模块,三五百亩,三五百亩一块一块,这样更有利农机农资的投入,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黄志峰说,规模化经营,也能缩小城乡差距。
黄志峰:对农村农业产业园来讲,有规模的产业要形成集群,产业园来管理包括产品提升,引进一些有规模的产业来带动当地老百姓来发展。
2015年,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六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城乡之间仍有不小差距。欲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欲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也必须减少农民。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还有30%左右,而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不到10%。要达到两者比例基本平衡,中国还有1亿到2亿多农业劳动力要进一步转移出来。全国人大代表任克军提醒,谁来种地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任克军:在农村从事一产的劳动力都在五十岁以上,年龄比较大、学历比较低,挺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继续解决的一个问题。
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需要政策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孙斌:国家应该加大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人才的一个政策优惠,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推广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特别是支持这样的人才向贫困的地区去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和推广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李爱青:现要加大扶持,解决金融问题、保险问题。保险是现代农业的护身符,没有这个现代农业就谈不上。
全国人大代表胡忠雄:国家就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实现精准培训,根据每一个区域的特色主导农业产业,进行培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2016年“一号文件”也将主粮玉米的改革提上日程。农业发展正迎头赶上。农业现代化,未来可期。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经过未来五年的努力,2020年我们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我们老百姓的“米袋子”会更满,“菜篮子”会更优,农民的“钱袋子”会更鼓,农业会更有魅力,农村会更有活力,农民会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