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包景岭接受新京报专访。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市政府参事包景岭说,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气象,30多年的经验积累,现在,他基本凭感觉就能判断出空气质量,“在天津误差在10左右。”
包景岭曾是天津环保局总工程师,2014年退休后,依然从事环保工作,参与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会商。此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还就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出了建议。
应急措施得当 污染指标可降三成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如何联合应对重污染?
包景岭:现在京津冀建立起了一个会商制度,遇到重污染天气要加强会商。另外目前环保部统一了京津冀6个城市的预警标准,正在试行,预计很快出台一个京津冀预警标准。比如红色预警启动时的单双号限行,现在有的地方是单日单号,有的是单日禁单号,就带来了很大麻烦。统一起来就好办了。
记者:去年你曾建议三地统一监管等方面,今年呢?
包景岭:还是要统一制度、监管和收费标准,大家得齐步走。例如排污收费,去年的数据是,同样的污染源,在河北罚1块钱,在天津会罚7块钱,在北京就要罚9块钱,目前河北的排污收费造成违法成本有点低。我觉得还是要加快改革,达到9:7:5,梯队上要接近。据我了解现在河北的速度也加快了。
记者:你认为目前的应急预警措施效果如何?
包景岭:比如天津市现在启动重污染预警后,相关对策、措施动作非常快,包括道路洒水、工地停产、车辆严格限行等,我们核算过,污染浓度平均能较预测值下降30%。比如预测值是240,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计可以下降到170-180。
要推动农业大气污染治理
记者:虽然现在监测显示环境污染指标都下降了,但是大家还是觉得空气差,身体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包景岭:这个要从两方面说,公众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既有生理影响也有心理影响,其实总体来说环境是在逐年改善的。
有关对恶臭问题的研究表明,心理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个工厂对村庄的恶臭污染,根据气象分析一天大概有三次,一次不超过一个小时。但是有村民觉得整天在受恶臭影响。
这是一个心理影响的过程,当科研人员做了相关说明后,他们也觉得是三四次。这也说明公众的认知和监测有可能出现一定差距。
记者:你认为接下来治理环境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包景岭:我们在进行环境治理时会有一个计划,同时分析计算这个计划能降低多少个百分点。比如如果汽车污染平均占25%到30%,有两成限行的话,就能降低5个百分点,所以应当引导大家尽量购买新能源汽车。
在现有五控对策全面加强的情况下,还需要分析今后会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去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审议时,我曾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推动农业大气污染治理问题,这个意见得到了采纳。
★建议
家中应对重污染 多擦地会有效果
遇到重污染天时,居民在家中如何应对?包景岭介绍,空气净化器本身有一定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空气净化器的质量和相关过滤材料,应该有一层能够起到吸附作用的材料,并且要按时更换,否则会发生反作用。
包景岭建议,重污染天气时,及时关闭门窗,室内擦拭桌椅地板,有条件的擦拭墙壁,会有一定效果。“空气中的细颗粒污染物进入房间后,因为没有气流,会形成一种布朗运动,会有机会碰到桌面墙壁和地面,如果保持一定湿度的话,可以起到吸附作用,使它不反弹,室内空气质量会有所好转。”
新京报记者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