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尚福林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持续提升监管有效性,成功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力推动了银行业改革发展。截至2015年11月末,境内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48万亿元,总负债达到 137万亿元,整体规模稳中有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1.2%和16.1%,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下降到27.8%,经营质效稳步提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90.8%,资本充足率达到13.2%,风险抵御能力有所上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9%,比2010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总体风险水平有所下降。
五年来,银监会不断强化为民监管理念,推动银行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两手抓、双促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攻坚。推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成效。始终督促银行业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业务产品,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贷款增长较快。
截至2015年9月末,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19.0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51.1%;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1.8万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276.6%。二是民生消费领域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服务业企业各项贷款和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43.4万亿元和18.2万亿元,分别比2010年末增长88.5%和128.7%。三是普惠金融满足度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境内网点21.6万个,基本实现了城乡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尚福林要求,普惠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当前重点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上亿特殊群体。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5万亿元,比2011年末增长83%;涉农贷款余额25.6万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117.5%。四是化解过剩产能和发展绿色信贷取得进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原则,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目前绿色信贷余额近7万亿元。五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取得成效。通过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清理收费项目、缩短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举措,进一步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2015年9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4.3%,比2010年12月分别下降0.5个、0.3个和1.2个百分点。
督促银行业风险管控有了新提升。紧紧扭住体制机制改革这个核心,督促银行业不断加强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公司治理不断健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规则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激励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日渐完善。二是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初步建立。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制定和实施风险偏好、管控策略和处置机制,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三是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防范平台贷款违约风险,严防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贷款、同业和理财业务以及表外业务风险,防止外部风险传染,目前风险总体可控。四是资本计量高级方法正式实施。自2014年4月起,6家银行正式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提高了银行量化风险管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了银行发展方式转变。
支持银行业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发挥改革开放的源动力作用,推动银行业自身良性发展,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银行业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和邮储银行机构改革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县市统一法人改造基本完成。二是民间资本稳步进入银行业。
截至2015年9月末,已开业5家民营银行、6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和2家民营消费金融公司;民间资本在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信托公司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也占有较大比重。三是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效应显现。截至2015年9月末,13家商业银行获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9家获准入股保险公司,30家获准设立或入股金融租赁公司,5家获准入股信托公司,10家获准设立消费金融公司,4家入股汽车金融公司,实现了一定的协同效应。四是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9月末,中资银行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200多家分支机构,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40家外资法人机构、109家分行和174家代表处,服务“走出去”战略的能力明显提升。(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尚福林简介:
尚福林,原中国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1951年11月出生,山东济南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尚福林曾就读于北京财贸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尚福林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