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名人高校联姻 好坏谁说了算?“光环”一定有干货?

发稿时间:2016-01-04 11:16:31 来源: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名人教授”自带光环 “名人课堂”干货十足

  高校或研究机构聘请名人做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的现象近来屡见不鲜,并频频引发争议。大体来说,“名人教授”分为两类,一类是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普利策奖等著名大奖项得主,另一类则是文娱圈和政治圈的公众人物,比如政客、导演、演员、作家、体育明星、记者、编辑和诗人。而后者,正是大学校园中备受质疑的“名人教授”主体。反对者从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着眼,认为这是“高校和名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利用”;赞同者坚持兼容并包和任人唯贤,反问“名人一定不能当教授吗?”

  事实上,“名人教授”既能开一代新风,也可能成为“南郭先生串门”的一场闹剧,或者让高校得不偿失。到底利弊如何,是好是坏,校园里的教职工同事,以及身处课堂现场的学生,才是对此最有发言权的人。

  在美国,不管职位如何,基本上所有在大学任职的教职员工都被称为教授。此外,美国教授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终身系统,另一个则是非终身系统。相对而言,“名人教授”大都处于非终身系统内,任期较短,没有科研任务,较多担任兼职、访问、讲师等职位。

  多年以来,“名人教授”都是美国大学之间进行激烈竞争的“杀手锏”和“吸引源”之一。在连续多年招生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2007年,纽约市立大学(CUNY)直接打出了名人牌,推出“名人教授”系列招生广告,在地铁、公交、报纸、网站等进行大量投放。海报标题“看看都是谁在CUNY教书!”非常引人注目,美国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另一名桂冠诗人查尔斯·西米奇等名人则以“代言人”的姿态出现。招生说明也很简洁明了:“世界一流人才,获奖学者。纽约市立大学,他们的教室。纽约市立大学,你的大学。”

  事实上,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削减研究经费、生源减少等原因,高校不得不借助“名人教授”这一亮点拉拢资源,争取吸引海内外学生,各高校对于“名人教授”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洛杉矶时报》表示,高校聘请“名人教授”的趋势非常明显,在名人资源丰富的南加州更是如此。相比出现在《高等教育纪事报》上的人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更可能聘用那些刊登在《人物》上的名人。

  大学“名人教授”之多,以至于“十大最有名的名人教授”这类榜单年年都要更新。美国《大西洋月刊》把“名人教授”归类分成不同类型。第一类是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成为资深学者的,比如耶鲁大学的冷战研究专家约翰·盖迪斯;第二类是曾经的政策制定者,比如乔治城大学的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和斯坦福大学的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第三类是略涉学术但是不以学术为主的畅销书作家,比如为《纽约客》撰稿长达20多年的畅销书作家牙买加·琴凯德,她在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第四类则是原有事业衰落之后转行去大学的,比如因为绯闻和泄密不得不辞职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大卫·彼得雷乌斯;第五种则是文化艺术界的著名导演、演员、体育明星、记者等,比如美国最具黑人意识的黑人导演、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斯派克·李,就在纽约大学给研究生上课。

  事实上,“名人教授”们也承认,之所以成为学校、学生的选择热门,不仅仅因为其专业积累足以传经授道,也因为自己拥有名气和资源。名人身上兼具的外在光环和隐性资源,才是许多高校趋之若鹜的最大理由。

  一方面,学校能够借助名人获得学生青睐,挽回逐渐凋零的声誉,甚至获得大笔赞助和其他额外资源。最好的例子,便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卸任总统后,卡特到艾默里大学担任教授,并组建了非盈利智库“卡特中心”。紧接着,凭借强大的号召力和丰富的人脉资源,该中心招揽了大批顶尖人才,在包括中国在内的70多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公共健康、教育和研究等多个项目。鉴于卡特“数十年来为和平解决国际冲突付出的不懈努力”,他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位自称是“种花生的农民”的前总统,可以说是艾默里大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另一方面,名人课堂意味着最前沿、最实在的干货分享,甚至与业内顶尖人才交流合作的机会。毕竟,不是所有加州艺术学院和纽约大学的老师,都能像“蜘蛛侠”詹姆斯·弗兰科一样,把好莱坞一线女演员娜塔丽·波特曼拉去拍学生的电影作业。他的学生也表示,选课理由很简单,“上他的课意味着更多机会”。

原标题:名人高校联姻 好坏谁说了算?“光环”一定有干货?
责任编辑:hn_新闻
返回首页>>Loading...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