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参众两院1月6日举行联席会议,点数选举人票,正式确认特朗普当选总统。这对于欧洲国家、欧盟,以及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而言,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其实,早在这次美国大选进入实质性阶段时,欧洲大国已经开始合纵连横,如波兰与德国、法国与德国、英国与德国之间,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军事合作,以应对特朗普胜选给欧洲地缘格局、跨大西洋关系带来的冲击。
一
特朗普与美国民主党政府,甚至与其所代表的美国共和党建制派政客,在政见上有明显不同。在经济方面,特朗普贸易战的对象并不排除欧洲盟友;在军事方面,特朗普不仅不承认美国对欧洲盟国的安全义务,要求欧洲盟国提高防务开支,甚至要求欧洲盟国对美国在欧驻军交所谓的“保护费”。这种与欧洲盟国之间基于利益的不同理念,在特朗普的上一个任期就造成诸多纠葛。
特朗普在此次总统竞选期间多次表示,一旦他再次当选,将让欧洲的“小可爱”们付出代价。在防务支出占GDP的比例方面,北约32个成员国中,已经有23个将比例提高到2%,但仍有9个国家达不到特朗普提出的最低标准,而特朗普的要求是应该达到3%以上。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率北约盟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支持乌克兰,美国是乌克兰最大的援助提供国。然而,特朗普在竞选期间针对俄乌冲突,已经发表诸多与拜登政府显著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政见。尽管外界解读这不过是特朗普的选举语言,但特朗普就是凭借这样的政见表述赢得了大选,其言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的民意。
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曾提出对欧洲北约盟国收取“保护费”,现有特朗普团队中有的政客甚至认为美国应该退出北约。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经夸口,在他上任之后,可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对此,国际社会普遍不以为然。特朗普胜选之后,并没有就此作进一步表态。但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争取在下一年度结束冲突,而美国新政府无疑是推动冲突走向结束的重要因素。
二
欧洲国家哪怕是像英、法、德这样的大国,以及现有的北约集体安全机制,都难以满足新局面下的欧洲安全需求,这是欧洲大国展开新一轮的合纵连横的根本原因。
一是加强防务合作与交流。在特朗普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后,便开始催逼欧洲的北约盟国增加防务开支,威胁美国不再“免费”保护欧洲安全。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欧洲必须团结一致,不可以无条件地依赖他国。在2019年北约成立七十周年的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发出北约已经“脑死亡”的警告。
2024年2月10日,在南卡罗来纳州一场竞选集会上,特朗普扬言:“在我的领导下,美国不会保护任何拖欠费用的国家。如果敢拖欠北约费用,你们受到俄罗斯攻击,美国不仅不会保护,还会鼓励俄罗斯为所欲为。”这无法不让欧洲国家感到毛骨悚然。
正是在此背景下,2024年2月2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展开对德国的国事访问。这是24年来法国总统首次对德国的国事访问。虽然法德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不时进行双边或多边会晤,但国事访问仪式感和指标性意义非同寻常。在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会谈中,双边防务合作及欧洲安全是核心内容。
作为欧洲大国,也是历史上传统的坚定反俄的国家英国,自然不会在新一轮合纵连横中缺席。2024年7月24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访问德国,与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会晤并达成一致,双方同意建立更紧密的“英德新型防务关系”。10月23日,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访问英国,与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会晤并签署一项大规模军事合作协议。在4个月内,两国防长实现互访并达成防务合作协议,无疑是基于对欧洲地缘格局及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清晰判断后作出的反应。
此外,英、法、德等欧洲大国领导人还密集访问捷克、波兰等其他欧洲国家,就加强欧洲国家防务合作展开探讨、交流,并达成系列相关合作协议。
二是聚焦武器研发与生产。俄乌冲突消耗美欧支持乌克兰国家大量武器库存,为武器装备新研和生产提出急迫需求;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精确打击武器发挥出显著作用,为智能化武器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这都成为欧洲大国新一轮合纵连横的重点内容。
2024年3月5日,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联合发布史上首份《欧洲国防工业战略》。该战略强调,增强欧洲国防工业的韧性,欧盟成员国增加国防工业投资,提高欧洲国防技术能力,加强与乌克兰在国防工业方面的合作等。
总的来说,欧洲大国之间的军事合作瞄准增强欧洲整体防务能力,以利于在未来作战中的联合行动为目标,从武器研制和生产层面就开始进行合作。
三是打通联合军事行动中的阻碍和壁垒。即使有北约这样的集体安全机制,但北约盟国之间并没有建立类似于《关于逐步取消共同边界检查》协定(又称《申根协定》),使得军事活动便捷高效的机制。在欧洲国家进行装备、兵力输送必须遵守繁多的条文,履行繁琐的手续。
这在战争条件下将造成兵力机动、后勤物资运输的巨大障碍,严重影响作战行动。这个问题在欧洲国家军援乌克兰的过程中已经凸显。为此,德国、荷兰、波兰三国率先行动,达成一致,简化军事过境的手续,打造适应军事运输需求的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保障后勤顺畅所需的其他措施,其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军事申根区”。
三
延续近3年的俄乌冲突已经深刻地改变欧洲格局和世界局势,比特朗普这样“非典型”美国领导人的出现对世界影响更大。二者的叠加,无疑会比特朗普的上一任期更加影响欧洲局势的发展与走向。
一是跨大西洋关系会因受到挑战而调整,但美国不太可能完全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从特朗普二次胜选后的表现来看,和第一次完全是“政治素人”不同,他开始变得“更加成熟”了。胜选后,他已经不再像上一次那样急欲体现个人存在。可以肯定,他执政期间不会真的兑现所有的竞选语言。例如,特朗普团队人员曾说美国应该退出北约。但是,2024年11月20日,特朗普已宣布美国驻北约大使的人选。所以,尽管特朗普的欧洲政策会有调整,但不可能完全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
二是欧洲加大防务投入的结果必然会要求更多的话语权,但防务自主说易行难。自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洲已经大幅提高了防务开支。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增加开支必然要求增加话语权。
在认识到欧洲安全要靠自己,美国无意继续提供以往那样的慷慨保证后,欧洲国家联合新研下一代装备成为必然。除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新型坦克外,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联合推出“欧洲远程打击倡议”,其核心项目是研发射程为1000至2000公里的新型陆基巡航导弹。此外,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计划联合研制下一代作战飞机。
然而,欧洲战略自主仍然说易行难。事实证明,欧洲联合的任何架构、计划,一旦美国觉得对自己不利,都会想方设法要么搅黄,要么“掺沙子”。不管是美国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自行退出欧洲,还是欧洲战略自主将美国挤出欧洲,结果都是美国失去欧洲,这是美国都无法接受的。
总的来说,特朗普可能不会如竞选期间所言,放弃支持乌克兰,但支持的力度肯定会减弱。欧洲国家早就开始准备应对这一变化,但能否维持支持乌克兰的力度还未可知。不管哪一种情况,欧洲都将陷入更加复杂严峻的局面,前景并不乐观。怎样避免最坏的局面,考验着欧洲国家领导人的智慧、能力和决心。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