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军事 >> 正文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军地青年典型走基层分享交流活动侧记

发稿时间:2022-07-15 06:0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危险中,你只会看到中国蓝盔前进的背影,绝不会看到他们后退的脚步。”“从地方青年到导弹尖兵,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矢志报国的赤诚初心。”“冲锋在打击犯罪和服务人民的第一线,誓做禁毒战线的无畏勇士。”

  在为期4天的旅程中,“青春向党百年路,奋进喜迎二十大”军地青年典型走基层分享交流活动走进位于江西的陆军步兵学院、空军某部、火箭军某部与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10名军地青年典型与现场官兵深入交流,分享自己成长成才背后的故事与感悟。

  用青春担当助力战机翱翔

  7月13日,军地青年典型走基层分享交流团来到空军航空兵某部。听说空军某部队长郑鑫要来部队宣讲,飞行员陈赫充满期待。

  “我感动的是他在试飞过程中,并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装备和飞行员群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听完宣讲后,陈赫对试飞员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飞行员是高危职业,但是当一名试飞员比飞行员还要危险,他们需要一次次试验出厂飞机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状态是否达标,作战部队才能接收飞机”。

  2018年,陈赫怀着成为一名飞行员的梦,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来到部队,经过5年的培养教育,他正在从一名军人向一名优秀飞行员转变。

  “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这两句话陈赫时刻铭记。他说,大国空军不只要把飞机飞好,更要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在现场,5名军地青年典型给空军某部的官兵分享工作经验,交流感受。

  “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愿意做一棵扎根边疆的胡杨,用生命守护祖国边陲,用鲜血捍卫人民幸福……”刘琳讲到此处时,台下掌声雷鸣。

  “刘琳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先进模范典型,他的实战经验和经历比我们丰富太多。相较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实操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作战水准。”今年是空中雷达师张若辰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后到部队的第二年,在出任务和接二连三的拉练过程中,他已经完全适应了部队生活,真正体会到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分享交流会上,火箭军某部基层单位官兵向青年典型、火箭军某部工程师刘杉提问:“从最初的通信排长转为技术干部,你如何面对全新的困难和挑战?”

  刘杉是其所在旅第一个从事导弹技术专业的女干部,曾研发出多项创新成果,攻克21项技术难题,在装备换型建设任务中成绩突出,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我是从通信专业转到导弹专业的,刚开始时,导弹对于我来说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刘杉和官兵们分享,面对困难,要主动接触和探索新领域知识,花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归纳总结了解专业技术。“精通专业是基础,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才是价值所在”。

  “黄总设计师,您在开展航天工作时一定会遇到阻力和挫折,是什么让您一路坚持下来?”陆军步兵学院学员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副总设计师黄震问。

  “各行各业都会有自己的困难和阻力。比如我们选择登月,并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恰恰是因为难,才有我们这一代人去奋斗、去创造的舞台和空间。”黄震对学员们说,坚持梦想很重要,它是解决困难和阻力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坚持行动的动力,“航天是最不缺乏梦的领域,从羲和逐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到神舟飞天、建立天宫,我们善于把中国神话故事变成现实,也希望有志青年可以加入我们航天队伍,和我们一起筑梦、造梦”。

  “青年典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习能力很强、对新知识的接受度很高。”火箭军某部战士邓春兰在与青年典型深度交流后感慨说,“他们始终保持尝试的灵感,不断接受新知识,进行科研创新,这些宝贵特质在很多年轻人身上是没有的。青春就应该去奋斗、去尝试,不能躺在自己的舒适区。”

  听完青年典型的成长成才故事,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官兵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联勤人,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以典型为榜样,以使命为担当”。

  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祖国

  7月13日晚,作为“军地青年典型走基层”活动的一部分,一场慢直播在“赣东第一哨”开展,几十万名观众在月色下陪着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战士们一起“云站岗”。许多网友为执勤战士喝彩:“最可爱的人辛苦了,我们与你们同在。”

  执勤、换岗、巡逻……这群“最可爱的人”面对大山里孤寂严酷的自然环境,在无数个夜晚,为祖国和人民的平安护航。

  25岁的冯思远是其中一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他,为改变自己松散的作风,选择进入军营接受锤炼。入伍第二年,他被分配到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扎根大山深处。

  站岗执勤并不容易。由于执勤点距离营区很远,执勤人员去一次要在深山里待7天,饮用水也需要从山下带上去。当地的夏天骄阳似火,站岗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轮换。站在岗楼上,炙热的阳光直射在身上,“其实挺难熬的”。

  “军地青年典型在国内外军事、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戒骄戒躁、立足岗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观看青年典型交流会后,冯思远感触颇多,“之前营长跟我讲:当兵站岗,天经地义。我作为一名执勤哨兵,力所能及的是保卫深山这一方土地,以双眼瞭望、双脚巡逻的方式,勘探周围环境,守卫库区的物资安全和地方人民的安危,切实尽到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当下,和冯思远一样大学毕业便将青春献给祖国与军营的青年,并不在少数。

  驻赣火箭军某部95后士兵李美月,最近刚参加完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2020年,李美月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听完当地武装部进校园的征兵政策宣讲后,出生于军人世家的她毅然决定报名参军,“我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姑父曾在新疆军区位于喀喇昆仑的医疗站工作,从小我就受到军人作风潜移默化的影响,毕业后便萌发了参军入伍的念头”。

  “作为一名军人,首先自身本领要过硬;作为青年党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站位,更长远地考虑问题。”李美月希望,自己能像青年典型一样,始终保持入伍时的初心与干劲,脚踏实地,为强国强军事业作出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记者 王璐璐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