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我们年复一年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为了勿忘苦难历史,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今年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开展了“童心记历史 云上颂和平”活动,向世界发出《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的倡议书,号召各国少年儿童争当“国际和平小使者”。活动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青少年的热烈响应。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失之则难存,需要格外珍惜、倍加呵护。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正是为了维护和平,传递对和平的永恒期望,携手共进,走好未来的路。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国际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人们对于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历史早已证明,只有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和平才有希望。在维护和平的道路上,需要团结起最广大的力量。作为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南京面向国际社会,积极讲述南京和平故事、传播中国和平之声。自2014年首个国家公祭日以来,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发了各国人士的广泛认知认同。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固化为人类共同的记忆。虽然幸存者、见证者逐渐凋零,但国家公祭日的影响日渐深远,和平的薪火生生不息。
和平的传递,需要人人参与、个个出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维护和平、传递和平的生力军。在南京这座“和平之城”,每年的国家公祭日前后,都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在他们心底植入和平的种子,发芽成长、茁壮成林。和平是一粒粒种子,你我皆为播种人。当年,反战人士山口诚太郎把紫金山下的二月兰带回日本,取名紫金草。如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紫金草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他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却怀揣同样的和平心愿。只要每个人都成为和平的播种者,一定能用最广泛的参与,奏响和平的最强音。
每一次举行国家公祭仪式,都是对苦难历史的再次回望,也是对和平的祈愿与传递。在南京,和平基因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汇进历史的浩荡潮流。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向未来砥砺前行,把和平代代传递下去,拥抱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