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特色阅读空间里的“悦读”生活

发稿时间:2024-10-31 05:5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制图:林天羽

  近年来,青年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各种特色图书馆、书店、书吧等创意阅读空间涌现,为读者营造了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让青年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年轻人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怎样的阅读环境能提升阅读兴趣?在中国青年报社出品的新一期《参数》节目中,几名青年分享了他们的阅读体验。

  “好的阅读环境会让我更有沉浸感”

  今年夏天,《我的阿勒泰》的热播让20岁的学生李芝寭对草原生活产生了兴趣。10月的一个周末,李芝寭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找到了该剧原著作者李娟的《羊道》三部曲。在宽敞明亮的环境中,李芝寭沉浸在书中,感受作者笔下少数民族的草原生活。

  “好的阅读环境会让我更有沉浸感。”李芝寭通常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她觉得周围人都在阅读的环境中,自己会更专注。相比于电子书,李芝寭更喜欢阅读纸质书,她感觉电子设备的软件提醒或弹窗信息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而39岁的刘莎更喜欢阅读便携的电子书。最近,她正在阅读蔡磊的《相信》。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患上渐冻症后不断向命运抗争的故事。在阅读的过程中,刘莎感受到了“相信相信的力量”。

  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0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心理学(38.6%)、历史(38.4%)、小说(含网络小说)(37.2%)是受访青年最爱读的书籍类型。

  今年7月,来自河北唐山的30岁语文老师何欣去廊坊看了“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的展演,为了深入了解人物,她重新翻开了《红楼梦》。平日里,何欣一般会在家里的书房阅读,有时还会泡杯咖啡或茶,一边喝一边看,持续一两个小时。

  与何欣不一样,从事儿童美育工作的裴斐尔更愿意在图书馆阅读。她会特意去离家10公里外的一家图书馆,那里设施完善、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有非常好的阅读体验。近几年,裴斐尔还去过许多图书馆,其中一些不仅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还会提供黑胶音乐等服务,这让从事艺术工作的裴斐尔十分惊喜,她喜欢一边听着典藏的黑胶唱片,一边欣赏艺术画册,十分惬意。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80.1%的受访青年觉得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

  随着不少特色阅读空间的出现,一些独具风格的线下书店、书吧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何欣也曾打卡过类似的书店,她发现这类书店有的会售卖特色咖啡等饮品,有的会打造IP、售卖周边产品,对年轻人有较大吸引力,“但如果在这种书店,我没有办法静下心读书”。

  裴斐尔觉得,如今一些网红书店更多的是在做文化消费,虽然能吸引年轻人驻足,但大多数人都是转一转就走了,很像逛街,“书店可以做一些深度阅读方面的活动,让年轻人真的是在阅读,而不是看起来在阅读”。

  “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看世界的过程”

  自从上大学以来,李芝寭有了更多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她感觉自己近几年的阅读量有了很大提升。“阅读对我来说是一个看世界的过程。通过饱览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我可以跟随作者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59.5%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阅读量有所上升。

  身为一名母亲,刘莎希望自己能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近几年刘莎的阅读量不断提升,在她看来,读书不仅能收获智慧,更能从书中感受别人的生活。

  “阅读能够让我的心平静下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生活或工作中的琐事,何欣会选择走进书房,给忙碌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在阅读中,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和文科生不同,32岁的程序员刘明阳平日里鲜少涉猎文学类书籍,而是更加关注计算机、数学以及物理方面的书籍。在他看来,阅读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繁杂的信息中抓到重点。

  此前,刘明阳也会读一些经济学相关的书籍或论文,他惊喜地发现一些理工科常用的公式定义,会被一些研究者运用到经济学的数据分析中,这让他在思考自己的专业问题时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和火花。

  “可能你读到的一些词是平时生活中用不到的,但当你补充了很多专业词汇时,其实是在强大你的大脑。”裴斐尔觉得,阅读是一个通过文字激活大脑的过程,在阅读时大脑可以运转起来,不像刷电子设备时,大脑处于一种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

  刘明阳认为,读书需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读书不要在乎数量,要在乎质量,我觉得这句话蛮有道理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白杨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