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大屏幕里正在播放“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数字人视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10月28日,在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青年教师李振坤(右)作主题为“磁控4D打印及流变机器人”的分享,分享过程中,李振坤邀请在场的一位青年朋友上台做相关的材料实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本报北京10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今天下午,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以另一种形式来到青年中间——钱学森数字人在大屏幕中感慨,“今天,你们已经无限靠近和抵达的星辰大海,这是我之毕生所求啊”。
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中国青年网和中青在线协办的“青春中国·拥Bao未来”特别节目首场“书香·点亮”篇章今天在位于北京交通大学的思源·青年书店开播,并在中国青年报社全矩阵及多家平台推送。这是主打创新元素的思源·青年书店开业后的首场活动,号召青年朋友以书为媒,让书籍成为进步的阶梯。
“他会做大量夹批和眉批,注上自己的想法。薄薄的纸片和飞速写下的句子,记录了钱学森那一瞬间的思想闪光点。”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境智慧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廉在节目中讲述了钱学森的读书故事。他说,钱学森一生博览群书,参阅过书籍3.5万多册,期刊400多种,藏书4万多册。
节目播出当天,钱学森灵境智慧书屋在思源·青年书店正式设立。朱廉说,书屋将有助于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更将全面满足校园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今天,参与现场活动的嘉宾共同启动“科技下午茶”环节,来自机电、通信、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将课堂“搬”到了青年书店。
北京交通大学青年教师李振坤将一瓶水拿上舞台,他介绍,水中类似黑色变形虫的材料叫“流变机器人”,即运用4D打印技术生产出的软体机器人。李振坤团队较早实现了这一智能材料的国产化。目前,“流变机器人”已投入医疗应用场景中进行动物实验,预计3年至5年将投入临床试验。
北京交通大学数智轨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长官科放眼长三角大环形高铁,讲述高铁安全运行背后,科研人员潜心攻关多项难题。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副馆长佟怡天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带领青年朋友云游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乒乓球“超级全满贯”得主、青少年成长计划发起人邓亚萍与同济大学物理教授吴於人手握乒乓球拍,通过视频分享小球背后的物理大学问。邓亚萍团队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推出的公益科普课《小球大学问》也将于近期上线。
在节目中,不少年轻人在中国青年报社旗下的多家书店阅读、思考。在北京中轴线以东,京剧与昆曲在前门青年书店响起;在大运河畔,江苏无锡的年轻干部在运河青年书店畅谈实践经历;在安徽安庆,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曾经的读书处也建成了新青年书店,让青年在书香中浸润正能量;在北京海运仓胡同里,更读·青年书店与延安市延长县呼家川完全小学连线,同上一堂写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