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瞄准关键技术 端牢能源饭碗 青春挺进深海

发稿时间:2024-09-19 06:08:00 作者:胡春艳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不久前,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成为支撑我国能源自给、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又一“定海神针”。

  多年来,我国石油增产主要来自海上的开采。2023年国内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其中海洋原油产量占总增量的七成。

  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波涛之下,潜藏着庞大的油气资源。渤海油田的一代代海油人承担着在茫茫大海中找油的重任。过去5年,这个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持续焕发着青春活力——连续5年,每年发现一个亿吨级油田,成为我国油气增产的主阵地。

  喷薄而出的活力背后,是一支支青年突击队不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不倦地探索。他们把青春深深扎进海底,托举起中国经济大船稳稳向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今的海油青年又踏上了攻关关键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向勘探“冷区”挺进

  渤海湾是典型的“油型盆地”,此前多年勘探持续发现大型气田。2018年,华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气荒”,寻油找气刻不容缓,渤海油田勘探人主动挑起了这一重担。

  21世纪前10年,在渤海西部海域的渤西探区,由于一直未获规模性发现,一度被认为是勘探“冷区”。渤海油田的勘探青年组建起天然气勘探青年先锋队,向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吹响了“冲锋号”。

  没有经验,就探索创新。先锋队通过查阅万余篇中外文献,整合多专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创新形成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颠覆了“渤海湾天然气先天条件不足”的传统论断,在渤中凹陷西南部低位潜山部署钻探首口预探井,钻遇气层324米,成功发现渤中19-6气田。

  年轻人又乘胜追击,经过上百天的奋战,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渤中19-6气田一举问世,探明天然气超千亿方。他们用青春建功挺起了能源报国的精神脊梁,渤海油田天然气勘探青年先锋队也获评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

  迈向更深、更远、更高产

  持续创新技术,向着更深、更远、更高产的方向奔跑,成为这里的年轻油田人把储量变产量的青春誓言。

  在钻井行业中,总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被称为超深井。相较于陆地钻井作业,海上深井由于平台位置受限,井眼轨迹复杂,面临更大的作业难度和技术挑战。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BZ19-6-D1井,就是海油人勇于“挑战不可能”的印证,自此他们把海油人的脚印踏在了6088米深海。

  在近6100米的大海深处,地层温度超过180摄氏度,既有漏失风险段,又有异常压力层,还要经过两座地下潜山。为破解温度高、井内压力系统复杂、井下工具易失效等问题,钻井总监谢荣斌在项目启动伊始就联合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反复推敲每个技术细节,创新采用自研的抗210摄氏度高温高润滑钻井液,配合精细控压设备,力求将井下压力波动控制到最小。

  任何闪失都可能给整个钻井过程带来致命伤害。他们发现井壁出现掉块,这意味着井壁已出现失稳征兆,若处置不当将面临卡钻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导致井眼报废。谢荣斌立刻叫停钻进,立即与现场、陆地专家开展讨论,快速制定应对措施,最终恢复正常钻进。

  33岁的孟岩负责生产监督。超深井作业实施阶段,他紧盯施工进度和质量,大到管线连接方式,小到压力表朝向,都要严格把关。他牵头建立攻坚队,不断探索作业新思路、管理新模式、生产新技术,科学优化作业方案,确保新井按时投产。

  在一批像谢荣斌、孟岩这样的年轻人的守护下,渤中19-6凝析气田D1井成为一口名副其实的高产井、明星井。其日产油当量约1044立方米,相当于海上常规油气高产井产量的10倍。目前,气田已建成6座海上平台,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及生产运营。

  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地处北纬40度冰区的渤海湾北部,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中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就扎根在这里。自1993年投产至今,绥中36-1油田是名副其实的“老油田”,还是典型的稠油油田,油气开采面临冰冻期、原油流动性差等一系列挑战。可就在这里,油田青年成就了“我国第一个累计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1亿吨原油,相当于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的一半,可供千万级大型城市人口使用约20年。

  为了完成“向老油田要油”的目标,他们采用储层电加热技术,提高地层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提高超稠油井的采收率。

  让采出的油平稳运抵陆地,才能走进千家万户,真正造福于民。而海底管道就成了连接陆海之间能源保障的生命线。海底管道, 被喻为“海上油气田的血管”, 在保障海洋油气平稳输送的同时,也 可能会遇到“血栓”阻塞或“斑块”腐蚀等问题。

   为了确保这些“血管”的安全畅通, 海上油气田会定期开展清管作业。如果突发卡球、管线刺漏等“疾病”,上游平台必须全部停产,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海管内检测青年突击队反复测量清管球尺寸,精确计算通球时间,确认磨损程度,形成了一套标准化通球作业流程。他们自主创新了流程优化操作方式,提高作业效率近4倍,让原油外输海管的内检测变得高效可靠。

  24岁的后备仪控工程师扎西才让是仪表技术骨干。他加入中控系统国产化升级青年突击队,和同事大胆尝试运用最新的现场总线技术和网络技术,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80余条。

  就这样,一大批海油青年持续不断向更高的技术高峰攀登,挑战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今年1月以来,渤海油田日产油气当量保持10万吨高位平稳运行,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稳稳的“压舱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