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山西青基会:不断探索让孩子“上好学”的新内涵

发稿时间:2023-12-28 06: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学生们正在上安塞腰鼓体验课。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希望洗衣房”改造前(上)后(下)对比图。

  “我的家乡都是宝”活动现场,学生们学习斗拱知识。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街小学“小马书屋”。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一改往日的萧瑟和陈旧。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智能化教学设备、篮球场、游泳池一应俱全,“希望四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以及阅读室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曾经简陋的洗手池焕然一新,孩子们还拥有了洗烘一体洗衣机,“再也不怕冬天洗衣服,小手冻得通红了”。

  这是18岁的李静在山西省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第二个学年。上个学年李静获得了专业课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作为山西希望工程“匠兴行动”的受益者,她希望能在毕业后谋得一份技术岗职业,“回馈爱心人士的资助”。

  在山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资助和职业规划师的建议下,那个在牛场旁上网课的韩丽霞也如愿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

  “打造新时代希望工程公益项目体系,回应青少年多领域、多层次需求,满足青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期待。”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华介绍,自1993年成立以来,山西青基金会逐渐实现从“筹款-捐助”的一维工作模式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筹款-捐助-发展”多维公益体系,“不断地在这张公益蓝图中填涂色彩,给予孩子最温暖的共鸣”。

  助学兴教 让困境青少年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勤能补拙”是韩丽霞的座右铭。从半山半坡的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马圈湾村“走”到北京上大学,她的求学经历也是这句座右铭的现实注脚。

  韩丽霞自幼父母离异,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患病的父亲以及幼小的妹妹相依为命。家庭的贫苦并未浇灭韩丽霞学习的热情。2021年,她以高分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起初,韩丽霞考虑到方便照顾爷爷奶奶和节省学费、生活费,决定放弃北京的大学,留在山西省内求学。没多久,山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志愿者带来的爱心资助金打消了她这一顾虑,还为她对接了职业生涯规划师,合理选择报考的学校。

  “未来,我希望能帮助更多女孩子走出农村、大山。”韩丽霞和山西青基会的志愿者仍保持着联系,心情郁闷或课业压力大时,会主动向他们倾诉,“志愿者还会时常关心我的爷爷奶奶,这让在外求学的我更安心”。

  为支持更多青少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山西青基会创新打造了希望工程“匠兴行动”,与全国首个慈善技校——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成立山西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中心,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职业技能教育。

  李静是忻州市静乐县鹅城镇宋家村人,早在2019年,她便接受过山西希望工程助学项目支持。2022年初三毕业后,由于家庭再次突发变故,原本计划读高中的她一度想要辍学务工。山西青基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推荐她到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习。

  “有了一技之长,未来求职更有竞争力。”山西青基会项目发展部副部长师慧蓉告诉记者,陷入困境的青少年往往会被迫作出一些不得已的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兜底,给予他们自主选择人生的机会”。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根据《新时代希望工程项目指引(2020-2025年)》要求,山西青基会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通过线上线下筹集善款、爱心物资超4.3亿元,资助14万余名困难家庭学生,救助近1500名重大疾病青少年,援建558所希望小学,打造348个希望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希望厨房等,有力促进乡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变了一批又一批困境青少年的命运。

  健康守护 为孩子铺就香花弥漫的路途

  “在红白相间的橡胶跑道上挎着安塞腰鼓蹦蹦跳跳,在泳池里欢快地戏水,别提多开心。”就读于临县玉坪乡李家坡底德伟希望小学六年级的苏佳宇,最喜爱安塞腰鼓体验活动和游泳课,更让他开心的是,“如今汗水浸湿的衣服再也不用拿回家洗了”。

  这学期以前,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经常积攒一两周的脏衣服,放假时再带回家让父母清洗,学校宿舍也因此常常发出难闻的气味。2022年9月,山西青基会开始为学校修建洗衣房,配备两台烘干一体的滚筒洗衣机、挂烫机,极大地改善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卫生环境。

  苏忠林从2013年便担任该校校长一职。他回忆,10年前,学校还是只有17个学生的普通村小,2014年,山西青基会联系到山西宏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伟,定向援建了学校。今年,学生增长到了160多名,附属幼儿园招收了30多个孩子。

  在他看来,“希望洗衣房”看似只是解决了学生非常细微的需求,但却培养了他们讲卫生的习惯,这也体现了山西希望工程不再只聚焦硬件改善和捐助层面,更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微小心声。

  “希望洗衣房”项目负责人荀志华告诉记者,陈德伟累计捐款2800余万元,是山西希望工程中以个人名义捐款最多的捐赠人。为了创新捐赠形式,他常常和山西青基会工作人员调研走访希望小学、易地搬迁学校、乡村小学等,了解孩子们的最新需求,再共同孵化出相应的公益项目。

  记者在山西青基会办公室内看到,办公桌上堆放着300多名儿童申请“德伟大病儿童救助”的信息表。该项目也是由陈德伟捐助实施的,为每个患有白血病等疾病的困难家庭孩子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医疗补贴,切实缓解受助家庭经济压力。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许多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不完备、卫生环境差等问题导致的“有米无锅”现象日益凸显。在忻州市南太平小学的实地调研中,山西青基会就发现学校厨房狭小,光线昏暗,仅有一个电磁炉和炒菜锅。由于没有足够的桌椅,有些孩子只能站着吃饭。

  为此,山西青基会于2021年启动了“希望厨房”项目,为全省希望小学、乡村学校配备现代化厨房设备,解决师生就餐难和营养不良问题。

  “新厨房的饭好好吃呀。”5岁的小佳奶声奶气地说。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做的饭菜品类少且缺乏营养,导致她比同龄的孩子个头矮一截。如今,学校的厨房焕然一新,她能顿顿吃上安全、可口的饭菜了。

  除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健康守护,山西青基会还发起了关注乡村、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臻心计划”,为孩子铺就香花弥漫的路途。

  据张华介绍,偏远地区学校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弱、硬件设施落后,合格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心理咨询室流于形式。发起的“臻心计划”旨在为乡村学校援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的沙盘、心理测量系统、宣泄器材等,培育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未来,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将面向校外人群使用,最大限度提升使用率,惠及更多孩子。”张华告诉记者,4年来,已建成10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共组织283名老师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

  铸魂育人 强化青少年思想引领

  太原市迎泽街小学是一所进城务工子女聚集的学校,12月的第一天,五年级的70多名同学迎来了一堂特殊的体验课——“我的家乡都是宝”文物保护活动。

  学生7人一组,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领悟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手拓明清时期平遥城流通的汇票。学生们用沾满油墨的滚筒将防伪密押拓板涂抹均匀,再将白纸印上,不一会,一张晋商汇票便“复印”完成。

  “上面印着一些内容,老师带着我们逐字破解它们背后代表的月份、日期、数值和银两单位,感受到古人的防伪智慧。”王景怡和同桌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们制作的晋商汇票。不少学生表示,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家乡山西省是中国保留古建筑最多的省份,“这让我很自豪,以后要更加了解家乡的宝贝,做一名小小的文物保护志愿者”。

  2021年秋季,山西省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出现险情,文物保护得到了全国的高度关注。山西青基会第一时间筹集近700万元,资助受损文物、古建筑修缮工作。今年11月,又联合山西省文物局、团山西省委,面向乡村学校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相对集中的学校,开展“我的家乡都是宝”活动,通过宣讲让佛光寺、晋祠、云冈石窟等山西代表性古建筑“活”起来,激发青少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认同。

  “铸魂育人不能只停留在进校园阶段,更要扎根在校园。”张华表示,为进一步强化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山西青基会将希望工程“希望图书室”升级改造为儿童版的“马克思书屋”,即“小马书屋”,严选红色、文化、科普等书籍,引导少年儿童阅读红色经典,汲取红色力量。

  在五台县保利春兰小学的“小马书屋”,记者看到,代表革命、科学与活力的红青橙蓝黄装修配色令人眼前一亮,卡通版的马克思画像两旁依次摆放着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三五学生拾阶而坐、静心阅读。除基础书籍外,红色绘本和连环画成了孩子们的首选。在有声阅读区,学生可随时借助多媒体分享读书心得,宣讲王二小、刘胡兰等红色人物事迹。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是该书屋的援建方之一。中国保利集团派驻五台县副县长孙士艳告诉记者,以前图书室书籍,多为爱心人士捐赠,缺乏针对性,而“小马书屋”的图书经由山西青基会严格把关,更加夯实了青少年思想引领基础。

  “书屋已成了孩子们争相前往的一处地理坐标,每周这里还定期举办少先队活动。”团五台县委副书记张秋馨表示,将进一步丰富“小马书屋”功能,策划更多孩子们喜欢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沉浸式聆听革命故事、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孩子”。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静、小佳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