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对于大模型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发稿时间:2023-11-06 06:23:00 作者:李新玲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1月1-2日,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举行。据新华社报道,与会国签署《布莱切利宣言》,同意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人工智能(AI)监管方法。与会国认为,人工智能已经部署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全球机遇的同时,还在网络安全、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带来了重大风险。我国派代表参加此次峰会,表示将切实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AI领域的大事,GPT(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的出现给全世界带来了冲击,也意味着信息领域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迈进了一步。

  今年10月底在沈阳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上,“大模型”是被提起频次最多的词。130个技术论坛涵盖了人工智能、安全、计算等30余个信息科学及其应用领域。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技术论坛,都有大模型的专题。只要是明确讨论大模型的论坛往往会场都会爆满,门口都站满了听众。即使一些论坛主题中没有涉及大模型,发言者在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成果时也大都会涉及。

  目前,大模型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生物制药、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海洋监测、网络安全、智慧医疗、公益助残助老,以及音乐、绘画,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都与大模型产生了连接。大模型的研究进展怎样?大模型还有哪些神秘之处?

  在CNCC大会报告中,英国利兹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席教授徐洁介绍了“大语言模型训练优化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介绍了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在应用探索方面,复旦大学教授宋志坚介绍了大模型在医学图像智能诊断中的应用,特别是大模型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浙江大学教授卜佳俊介绍了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处理图表、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技术,让视力残障人士听得懂衣服尺码表、物品形状尺寸,实现无障碍购物……

  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认为,大模型带来的最大突破就是由原来单一功能弱人工智能系统,变成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并牵动了整个计算机领域发展。现在计算机领域各个方向都在和大模型产生紧密联系,类似于一个“强引擎”,从而把各个学科联系在一起。

  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茹立云提到,大模型技术不断演变,准确率也在提升,但是现在面对一些准确率需求比较高的产品时,还是无能为力。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大模型真正地进入广泛应用层面,是一个大问题。他认为,解决准确性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思路和相应的研究,把大模型能力和传统精准性机器学习或专家系统对接,让应用落地。

  多模态和具身智能也是嘉宾们提及最多的两个大模型发展方向。多模态就是大模型可以跨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数据模式。而具身智能则是相对过去依据抽象数据运行的“非具身”互联网AI,今后AI与人形机器人结合会产生一种智能机器。具身智能,尤其是多模态具身智能被看成AI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近期,有人用GPT4根据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个人隐私数据预测,准确率很高,这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利用大模型作恶,或者做不合法的事,人类将面临挑战。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北京赛博英杰科技公司创始人谭晓生对于大模型进一步发展的安全性方面有很多担忧。

  “人类创造工具、驾驭工具,大模型也是一种促进人类能力增长的工具,本身这个工具掌握在谁的手里?掌握在全世界最正义的科学家手里,自然能够为我们人类发展服务,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茹立云说,现在全世界最聪明的一批人都在想着如何利用好它,因此从本质上不需要担心,按照文明演进的方向发展就可以了。

  “从技术角度来说,大家看到了(大模型)的优势,技术进步是大家共同的需求,这是历史的趋势。”智谱AI的CEO张鹏认为,技术本身无错,但面对一个技术或一个全新的东西,大家对它一知半解、又好奇心特别大的时候,其实是特别危险的。反过来讲,做技术的、做研究的这些科学家、工程师,就要进一步努力地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建伟提出,大模型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理论上要创新,另一方面在应用上能够真正产生价值,使大模型热潮能够可持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新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