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成德宁。
问:如何认识和看待我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
答: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二是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一老一小”问题等结构性矛盾成为人口发展的重要矛盾。三是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大幅度改善,人口质量显著提高。四是城乡、区域之间人口流动活跃,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明显,一些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乡村则出现人口流失现象。
人口数量、结构、质量以及分布的变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发挥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创造了大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目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质量型人才红利正在加速形成,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发人才红利,加快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问: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发力?
答:稳定适度生育水平,是延缓人口老龄化过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生育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切实解决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帮助人们将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的生育行为,使生育率稳定在适度区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问: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要素效率的提高来实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率,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些人担心,如果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减少,可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攀升,会制约产业竞争力提高,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但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力供给减少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会得到有效缓解。当然,新技术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并引起就业结构转变,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这也对劳动力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力资源具有时效性、能动性等特征,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稳定劳动参与率。
同时,要抓住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此外,还要进一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让更多劳动者转向工作稳定性强、劳动报酬好、生产率高、劳动关系较和谐的岗位,不断提高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问:如何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答:人口发展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动力。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优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空间配置,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要把握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新趋势,前瞻性地规划和配置好城乡之间公共产品的类型和水平,以更好地实现人口与公共产品的空间匹配,促进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问:针对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如何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活跃的人口流动是经济社会活力的指示器,是优化人力资本配置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城乡和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活跃,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明显。
针对人口分布的新趋势,一方面要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的渠道,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形成城乡劳动力和人才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面。
另一方面,要做好人口发展规划,并把人口发展规划落实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之中,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和再分布的趋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更好地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