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回到家乡山西晋城创业,做线上教育的90后张琪森感受到了巨大差别:“生活节奏明显舒缓,绿地更多了,几乎不堵车,只是外来的年轻人也少了。”
23岁的晋城青年吴晋勤也有相似感受,在他创业艰难时,家乡给予创业青年的扶持政策曾帮他渡过难关。但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尽管我们已给出了高于本地平均水平的工资,但团队想要留住年轻人,还是挺难。”
这不仅是张琪森、吴晋勤的个人感受,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青年,正在成为包括晋城在内的中小型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
连日来,山西省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把各项任务细化到项、具体到事、明确到人,推动主题教育实现良好开局。
作为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晋城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及山西省委关于开展主题教育和大调研部署要求,针对该市青年发展情况展开深入调研。不久前,该市面向中原城市群青年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活动,晋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武健鹏向青年发出真诚邀约,希望城市与青年“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聚焦城市青年发展痛点难点
2015年,24岁的乔琳放弃了当精算师的梦想,登上回国的飞机,准备接掌陷入经营困境的家族陶瓷企业。作为省级非遗乔氏“珐华”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第29代传人,乔琳的坚持,不仅让家族企业在晋城重现生机,也让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去年,已是该市阳城县政协委员的乔琳,又被推选为晋城市人大代表,积极履行职责,成为“城市让青年更有为”的生动注脚。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城市青年发展的痛点难点,晋城市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紧扣“引、育、用、留、服”全链条,落细落实“人才新政20条”,设立了引才“晋城伯乐奖”,在全国知名院校举办“引凤兴晋·城就未来”系列宣介活动,推进青年发展工作。
这其中有个核心理念,就是“青年优先发展”。晋城市将“青年优先发展”纳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40余名专家学者组建青年发展智库,制定实施方案,聚焦青年发展型学校、企业、社区等六大单元创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照顾青年需求、体现青春元素。
同时,该市将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围绕基础教育、住房安居、就业实习、婚恋交友等方面,确定40项为青年办实事项目,推动试点建设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青年“急难愁盼”就是工作着力点
今年春节,杨鹏鹏把父母接到了市里租住的公租房过年。他申请的这间公租房面积约60平方米,水电暖齐全,一个月租金加物业费只需要465元。
最让杨鹏鹏感到满意的是,小区内配备了幼儿园,离家不远处就有一所九年制重点学校。孩子未来的上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杨鹏鹏的经历,是晋城市关注解决青年多样化需求的缩影。
随着主题教育在山西晋城持续走深走实,晋城团组织聚焦青年实际需求,把主题教育与青年发展紧密结合,以青年群体的急难愁盼为着力点,依托科技创新平台、“青年之家”和“青春驿站”等,深入开展就业服务活动。
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可优先入驻当地人社部门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并获得相关补贴。创业中的吴晋勤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因资金、经营等压力陷入困境,最终在政府多部门一揽子帮扶举措下解决了难题。
眼下,作为在晋城成长起来的青年,他们正在从多方面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政府办事效率在提升,宜居新区也在完善。在初夏夜的城市广场上,还出现了由青年自发组织的合唱团、街舞队。
打造有温度有热度的“青年城”
5月22日,经过大半天的忙碌,快递小哥唐涛已汗流浃背,在路过晋城市文体宫时,他顺路拐进了路边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将自带午饭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给手机充上电,之后接了杯温水一饮而尽。
据了解,像这样由当地工会组织建立的“爱心驿站”在晋城已有上百家,专门免费服务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为其免费提供饮水、就餐、休息和充电等服务。
为打造更多类似的有温度有热度的适青场景,晋城市按照山西省委的具体要求,牢牢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要求、工作安排和方法措施,聚焦青年的成长特点和不同需求,计划培育建设30个“一刻钟便民商圈”、30个夜经济专区,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晋城团组织还联合皇城金街打造了集文娱、购物等为一体的青年发展友好型示范街区,并揭牌运营了“青年主题银行”,助力青年逐梦圆梦。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晋城市两会上,5名青少年代表首次列席旁听,大学生代表、山西科技学院学生王上表示,“青年发展”的字眼儿不断在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他备受鼓舞,更坚定了自己在晋城书写青春的信念。
“下一步,我们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主题教育要求上来,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坚持青年优先发展,让人与城都更友好、更有为、更活力、更青春。”团晋城市委书记李剑表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