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博鳌3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任明超)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院士今天在博鳌亚洲论坛谈到了最近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ChatGPT。作为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他感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最深的影响之一是其预测蛋白质结构的能力,这将对药物研发、基础研究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正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摄
白春礼谈到,ChatGPT的诞生和发展代表着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工智能已经展现了在绘画和其他方面的强大能力。最近,科技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白春礼颇感振奋。在他看来,蛋白质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是许多科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人工智能能够预测病毒、细菌等蛋白质结构,这对药物研发、科学基础研究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类似的情况也将在材料科学、催化剂等领域发挥作用。
他认为,人工智能在促进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发展需要国家制定政策,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也需要提升科学家创新能力,努力做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主席,这是一个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科学研究合作的组织,也是第一个由中国牵头的综合性国际科学组织,目前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的67个科研机构。
在他看来,在国际科技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更加需要科学合作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实际上人类面临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生态安全等等,这些需要全球的合作才能够解决,往往是一个国家所力不能及。”
“随着科技前沿不断深入,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合作,不仅在一国内,也需要在国际舞台上进行科技交流与合作。”白春礼说,只有来自各国各方面的参与方发表观点、进行理念碰撞,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