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12天跨年联播:时间向前,我们向上!

发稿时间:2023-01-06 06:31:00 作者:邱晨辉 王岑予 杨月 牟昊琨 安俐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制图:程璨 张玉佳 李晗

  1月3日,北京青年书店“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联播演播室,主持人张诗童(左)与青年评论员任冠青在进行“共生·园立方”节目的直播彩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有人说,媒体和年轻受众之间,似乎有一条鸿沟,前者希望呈现“我们的世界”,而年轻人关注的是“我的世界”。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在哪里?《中国青年报》于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6日,在全媒体平台推出“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跨年联播活动,用心寻找着这“两个世界”的温暖交集。

  此次可视化联播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主办,中青在线协办。连续12天的跨年联播,以及与之相呼应的传统纸媒形态的图文报道、青年特色评论,新媒体形态的H5、MV、小程序,新文化业态的“青春元宇宙”融合传播,令人眼前一亮。

  联播以来,中青报客户端直播观看人次破了年度单场最高纪录,全网相关稿件总量近万篇次,各端累计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联播活动还获得业界高度关注,2022年12月27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一版刊发报道《中青报开启可视化联播跨年之旅》,“传媒茶话会”新媒体矩阵关注跨年系列活动。

  每一点努力,都在记录不同行业最一线年轻人的故事;每一个模块,都在倾听和关注着当下年轻人在抗疫、就业等压力下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每一次点评,都在倡导青春上善好活法,同时探索云端思政课堂新模式,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

  一场可视化的总动员

  在跨年联播“奋斗·家园”模块,一场关于“震后的小村庄正在慢慢恢复元气”的连线让不少青年动容。

  2022年9月,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石棉县王岗坪乡爱国村有5人遇难。当时,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现场看到,村里的平房几乎都塌了,村里通往外界的路断了,俨然成了一座“孤岛”。这个小村一直在积极重建,临近年末,重建工作更为紧张。爱国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杨胜勇亦是十分忙碌,记者每次约他,他几乎都在路上。

  跨年直播连线时,受新冠疫情影响,杨书记身体不适已有几天,记者赵丽梅对着镜头,有时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来咳一下。杨书记专门找了村中一个位置较高的地方,以便看到村庄的全貌。

  “透过镜头,我们看到村子的临时性饮用水已经解决了,村里的新房建得非常漂亮,在地震中受损较重的佛手柑目前长势良好……”两方一边连线,一边咳嗽,但这些令人振奋的震后恢复画面,总让人充满希望。

  这是跨年联播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中青报可视化年度大戏”里,经过一年可视化重塑的采编精兵几乎全员上阵,12天联播分别由10多个采编业务部门牵头领办,青年编委会14位成员担任编导,在中青报运行一年的三维机制、五步工作法的支撑下,成为每一天节目的“中流砥柱”;12天联播还吸收了刚刚加入报社的新生代力量,他们或担任主持人,或担任编导,或担任评论员,或担任情景剧主角,这些年轻面孔是每一天节目的有生力量;导演、摄像、剪辑、技术保障、会场保障、现场审核团队、传播推广团队……这些“扎”在演播间里的,是每一天节目的“最强保障”……

  不同岗位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只想着陪年轻朋友一起好好跨个年:年轻人的“痛点”是什么,“槽点”在哪里,“乐点”有哪些,他们展开了一系列走心设计。

  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一切事物都可以被量化、可视化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喜欢读图刷视频、习惯互动参与。于是,策划之初,团队就在新闻性的基础上,围绕可视化、产品化等关键词反复思考。

  对象感——我们服务的青年群体当下有什么样的内容需求?回答,藏在跨年联播时时处处能找到的新闻性和产品性的匠心结合中。跨年联播“追光·守护”模块中,你的婚姻谁做主?如何保障灵活就业者的“清凉权”?一个个青年热议、寻求解决方案的话题,通过案例分析、青年街采、专家解读等方式,直戳痛点,直解迷津。呈现方式上增加了三维动画,中青报吉祥物青小豹和记者韩飏“同屏对话”,共同梳理2022年青年身边的法治问题。年轻记者先藕洁坦言,直播结束时自己还有些意犹未尽。直击青年痛点,团队拓宽了选题的范围、瞄准了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同时练了兵涨了劲儿。成长和变化,正悄然发生。

  价值感——联播能帮青年受众解决什么问题?“青春·小店”模块给出了答案。关注复工复产背景下的创业青年如何再出发,这里不仅有鲜明的青年态度,也有丰富的创业政策、创业导师扎实的指导。在全面复工复产的背景下,这样的组合更有实际意义。记者胡宁介绍,团队联动了多个青年创业扶持机构、崭露头角的青年创业者和地方记者站,通过演播室直播、情景剧、短片联播的不断穿插变奏,展现了有着蓬勃生命力、拼搏不息的韧劲、深度思考能力的青年创业者群像。

  场景感——青年受众会在什么场景下收看我们的联播、体验我们的服务?几位“入职即挑大梁”的年轻记者留下了不少思考。开播前一天,新记者李悦所在的编导组负责人通知她“改词”,她被告知“新冠肺炎‘改名’了,这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联播一定体现这些内容,要进一步贴近年轻人当下的状态……”于是,在第二天的直播中,她和搭档王军利有了这样的开场白:“最近,北京正在经历一波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峰。我发现身边朋友打招呼的问候语甚至变成了你是‘杨过’‘杨康’,还是‘王重阳’。希望疫情早点儿过去,让我们一起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同样入职不久的李瑞璇,也觉得在同事们手把手地传承、指导和帮助下有了快速成长:“每次讨论都聚焦于用什么方式、什么内容。能做出给青年看、青年爱看的节目,我感受了老师们对内容创作的认真态度与创新劲头。”她说。“我还没有信任自己的时候,便已然被报社所信任。”新记者裴思童觉得,报社“用一种近乎果断”的方式告诉自己:“我已然是一个真正的职场人,需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

  一场12天联播的技术赋能

  联播节目精彩纷呈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内容播出保驾护航。

  半个月以来,位于北京前门的青年书店,总是不分昼夜亮着灯。每次拍摄前,执行导演于冰、直播技术工程师胡明军早早到达现场,检查拍摄器材,做准备工作。直播组负责人贾静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着导播台,完成现场信号接入和导播工作。“我们在直播过程中了采用‘一主一备’两台直播机器的模式,保证平稳推流。”她说。

  技术的升级就是体验的升级,网友们看不到背后的技术如何优化,但会直观感受到,观看直播的体验越来越好。如何打磨出强大且专业的产品?团队下了一番硬功夫。

  早在一个多月之前,技术研发负责人陈明就和丁邦林、刘保华等同事一起,开始了“园立方”小程序的开发和“陪你慢慢变好·迎春到”H5的制作。“小程序的开发难度较大,幸好胡明军勇挑重担,在一个月内按时按量开发完成,充分展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陈明说。据机动融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次H5制作过程中,贾骥业、崔文瀚等新同事也表现出色,顺利完成了策划。

  技术研发负责人胡明军、杨梦齐介绍,本次直播中,大家创造了许多“第一次”,底层业务逻辑完全迁移到云上,支持更大的访问并发能力。从直播技术的创新,到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幸运的观众还能获得限定青年徽章数字藏品。中青报人明白,守业是历史责任,创业是前路追求,积极求新求变、展开全媒体探索,时刻在路上。

  一场青年思想引领的真情互动

  年轻人在哪里,中青报就在哪里。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创新,中青报始终坚持对年轻一代精神世界的关注。联播团队再现2022年报道精品,感受各地新年升腾烟火气的欣喜,为年轻人的问题寻找答案。

  “香港回归25周年,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在跨年联播“成长·自强”模块中,不少青年作了分享。在香港警察缪咏扬看来,2022年记忆最深刻的事就是香港警队全面改用中式步操,“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加深对国家、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一步”。在这个模块中,“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代表亲身经历诠释自强不息精神,令不少网友动容。

  直播内外互动热烈。2022年12月31日,广大青年网友在联播活动中聆听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新年贺词引发热议,网友们参与#陪你慢慢变好#话题,发表“个人新年献词”:“我们见证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温情与暖意,一起慢慢变好。”“人在路上,未来在前方,一定会更好!”……作为中青报·中青网“大思政课”云平台上线后开展的首场大思政活动,12天的跨年联播,每一天都是一堂鲜活生动的青年思政大课,致力于凝神聚力、铸魂育人。其间,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咪咕等平台都给予了跨年联播活动直播弹窗和重要位置展现,将青年声音传递到更广阔的空间。

  “刷到青蜂侠关于中青报跨年联播的先导片,眼前一亮,看到欧阳自远院士给年轻人成长支招、小一姐姐为宝妈们解答亲子陪伴问题的画面,就很期待,一天天看下来,果然没有失望。”这是青年网友“雷阿龙”的留言。

  90后、00后们逐渐走入职场,人生角色的骤然转变难免带来紧张与困惑,在知乎平台上,不少答主在“陪你慢慢变好”微话题下分享体验。“‘见新同事要握手吗’这种小事都能困扰我,谢谢职场公开课帮我解惑”“原来我的简历有这么多问题”……围绕“跨越·职得”模块,网友的评论真诚暖心。中青报联动微博推出一系列提升青年求职能力、职场适应力的内容,助力青年步入成长新阶段。

  “2022年,这本书陪我慢慢变好。”在“绽放·书香”模块,10名B站UP主晒出了自己的年度书单,分享2022年带给他们力量感的书。在“青春·小店”模块,团队邀知名UP主参与,预热视频观看量就达30万+。专题、话题、混剪视频不断更新,结合平台特点定制产品,抽奖预热,增加观众期待。“点开视频,当‘一键三连’亮起,不断修改带来的烦恼皆为浮云!”新记者王赫说。

  在小红书平台上,不少网友带“陪你慢慢变好”的话题发布笔记,有插画博主记录下一年的成长和蜕变,希望“2023继续热爱,慢慢变好”;有大学生列出2023年的计划,觉得“朝着目标,人生总会慢慢变好”……青年编辑陈茜说,网友来自全国各地,因“陪你慢慢变好”而聚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祝福,温暖在直播内外弥漫。

  “是编辑,又是跨界主播,我为能给青年们服务而兴奋不已,哪怕起到的作用只有万千分之一,也深感荣幸。”跨年联播“绽放·书香”“青春·小店”两个模块的主持人、中国青年网新闻中心编辑白珂嘉说。这场温暖的陪伴,是中青报人与每位读者的陪伴,更是我们与新时代的陪伴。

  陪伴和可视化改革一直在路上

  跨年联播中,入职不久的王军利真切地感受到“没有可视化,就没有报人的明天”。在“梦想·豹变”模块的直播中,他作为评论员,第一次从文字背后走到了台前,面对镜头分享他的观点。“这是报人更好走近用户、读者的一次机会,也是对自身能力和观念更新的一次考验。或许,这场直播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豹变’。”王军利说。由评论部牵头的“青平工作室”,打造了系列专栏评论,一组组关键词,凝聚着评论员们的思考和心血,也让跨年联播既有趣、有料,又有态度。

  联播中,“跨越·职得”模块送出了不同城市为吸引青年人才献出的“大礼包”;“共生·园立方”模块带领观众到十三陵林场寻找神奇动物;“团圆·万家”模块带青年网友读懂小家、守护大家;“梦想·豹变”模块推出“青年问青年说”,邀请科学家和大学生一起盘点2022年科技创新热点;“见证·光影”模块通过图片、绘画、纪录片等形式,讲述中青报记者眼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奋进·奔跑”模块中,全国东西南北中6个城市的年轻奋斗者接力跑大直播,带领观众见证城市新时代的新变化、新气象,单场观看人次超过700万;“有为·善成”模块突出原创特色,拍摄了大量独家视频素材,单日拆条视频播放量超过3000万;“铸魂·树人”模块中,《山海情》原型林占熺等党的二十大代表分享人生选择,碎剪视频播放量超过2400万……联播活动获得全国各级团组织新媒体矩阵、高校新媒体矩阵同步直播;依托“大思政课”云平台,丰富多彩的内容产品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式触达青年,思政力量熠熠生辉,精彩内容得到各媒体广泛转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5日,展播活动累计直接观看量近4000万次,碎片化传播全网总播放量约2.4亿次,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新的传播生态和格局对中青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中青报对青年的关怀和关注始终不变。这场跨年联播不是“我播你看”“我说你听”,不是“我定主题你来观看”,而是一场互动的陪伴。每位青年都可以自己去填空,在联播、直播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共鸣和思考。人们对美好有不同的定义,也许你希望慢慢读好、慢慢学好、慢慢吃好、慢慢过好……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姿态,我们都愿意陪伴!

  时间向前,我们向上,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在执着的汗水里,在勇敢的振臂间,在坚定的跨越时,在生命春天的相伴奔跑中,我们一起慢慢变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王岑予 杨月 牟昊琨 安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