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看好“中国机会” 进博会彰显外企信心

发稿时间:2022-11-10 06:3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参观者在人工智能专区穿行。人工智能专区和农作物种业专区是本届进博会新设的展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第五届进博会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在馆内免税店品牌展台前,观众在排队体验新产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红利不断涌现,外资企业对连续举办5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热情不减。

  最新数据显示,11月6日和7日两天,共有1100多家企业参加了第五届进博会的贸易投资对接会,现场签约合作意向金额超17亿美元,现场投资推介区达成合作超23亿美元,合计实现成交意向超40亿美元。包括国家管网集团、一汽-大众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完成集中签约。据了解,本届进博会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80家,“回头率”近90%。

  5年来,进博会节节攀升的签约额、各参展商对中国市场高涨的热情,就像年轮一样,忠实记录中国的一系列伟大变革。

  从“世界工厂”到“创新实验室”

  有人说,在历次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时候,跨国公司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它们把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在全球不同区域,以期获得最多收益。如果说过去外企把生产线搬到中国是看中了原料、人工等要素的成本优势,现如今,频频在中国加码投资的跨国公司,显然更看重广袤的市场、丰富的人才积累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尽管只是第二次参加进博会,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博士却对此次参展抱有极高期待:“科思创希望通过在进博会的展示,提升人们对循环经济和气候中性的认知,同时也期望深化与中国及全球各地合作伙伴的关系。”

  作为全球知名的聚合物生产商,科思创于2015年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德国拜耳集团旗下的化学品与塑料业务部。科思创主要生产聚氨酯材料、聚碳酸酯材料、涂料、粘合剂以及特种化学品,产品覆盖交通、建筑、家居、电子电气,以及运动休闲、化妆品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此次参展,科思创集中展示了创新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及低碳应用案例,展台面积较去年增加约70%。

  “我们对中国业务的依存度很高,2021年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量的20%多。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公司的业务量也一直在增长。”在科思创聚氨酯复合材料商务负责人郭松强看来,参加进博会是很好的交流推广机会,“这几天安排了各种签约,进博会对于我们和客户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平台”。

  “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见证了中国迈向高科技国家的转型之路。”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表示,如今的中国已不再只是“世界工厂”,而是以一种堪称奇迹的“中国速度”推动创新,增强科技实力。

  安高博认为,10年来,跨国企业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它们在中国的投资金额、投资结构,以及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都体现了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

  今年是默克第三次参与进博会。据安高博介绍,中国是默克全球的重要战略市场和增长引擎,过去10年默克在华总投资达到约55亿元人民币,目前在中国拥有4个技术中心、20个实验室和4个大型生产基地。

  安高博向记者强调说,作为一家德国科技企业,默克根植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这里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加快企业项目落地、减少复杂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安高博举例说,默克广东创新中心的成立就受益于“中国速度”。“从第一次和广东政府的会见到项目开业,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同样,我们已经落成的M Lab合作中心和电子科技中国中心,都获益颇深。”

  “借助进博会‘溢出效应’,今年默克重点聚焦‘生物融合’新趋势,并分享革命性裨益与洞察,这与中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任务高度契合。”安高博表示,默克将充分利用自身三大业务所具备的生物融合相关的独特优势、专业知识和全球资源,“持续与中国本土创新生态圈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生物融合跨领域创新,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告诉记者,连续5年参展进博会的松下,已经报名参加第六届。“我认为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每年我们的展台都会迎来主管部门、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造访,这极大地帮助松下更好、更充分听取各方反馈。”

  在本届进博会的5.1消费品展区,松下以1000平方米的同展区内最大面积亮相,白绿相间的展台以“绿智造 创未来”为主题,引得观众频频驻足。据了解,借助进博会平台,松下深耕中国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涉及领域不断加大。目前,松下在中国的营收规模达到1100亿元,占集团全球事业营收的28%。

  “进博会平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开放的大门持续敞开,感受到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意志。每一届进博会的圆满举办,都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参展的信心和动力。”在本间哲朗看来,进博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国优秀企业的优秀产品技术,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基于这些判断,松下已将进博会定义为集团“在全球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展会之一”。

  他表示,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不断推进的智能化进程、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对创新的容错空间,以及作为工程师大国的人才储备和强韧的供应链,这五大特点意味着,中国不是只有人工成本低廉优势的制造业大国,而是正在成为一个创新大国。

  越来越多的外企看好“中国机会”

  通过屏幕找到位于食品与农产品展区的阿根廷馆,看到人头攒动、酒香弥漫的景象,阿根廷小伙霍凯有些激动。

  他对记者说:“进博会再次证明,中国市场对全世界很多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直接利益,更为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提供了范本。”

  在西南交通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后,霍凯选择定居常州。他说,为了给祖国产品“代言”,自己时常拿出老家的红酒和牛排招待中国朋友。“阿根廷红酒与牛排品质过硬,搭配起来相得益彰,出口到中国既能满足中国朋友的舌尖,也能帮助更多阿根廷牧民、酒庄工人过上好日子。”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阿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8.3%,达到178.3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而今年恰逢中国与阿根廷建交50周年,也是两国友好合作年。

  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世界实验室”的征途中,“碳达峰、碳中和”显然是各界必须答好的必答题。而走入此次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可以看到各能源巨头在绿色低碳这道思考题面前的解法。

  康菲中国总裁威诺德表示,推进能源安全和有序能源转型是低碳减排和全球稳定的重要路径。“技术进步和应用对于减少上游业务的碳排放量至关重要。我们期待利用我们的专业优势,与中国合作伙伴在海上风电、碳捕集与封存、氢能等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勘探和生产公司之一,康菲公司今年首次以展商身份亮相进博会。

  在进博会上,康菲公司全方位展现了其技术资源、行业创新和专长。该公司还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蓬莱油田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将为中国最大的在产海上整装油田——渤海湾蓬莱油田供应风电,从而有效降低油田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及作业成本。

  据了解,全容量满发并网后,该项目预计可以满足蓬莱油田30%以上的用电需求,年平均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数万吨,积极助力蓬莱油田实现气候及环保目标。除了海上风电之外,两家公司也在密切评估岸电、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商业机会的可能性。

  威诺德表示,进博会为外企和中国合作伙伴搭建了重要的沟通平台,康菲将展示自己如何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平台加强行业对话,以促成更广泛的合作。”

  记者了解到,除了各大国际能源巨头,巴斯夫等多家化工巨头也纷纷加大了对华投资。而中国良好的汽车产业创新土壤,也吸引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全球新能源车企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国外车企与中国本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近年来表现得特别突出。

  事实上,国际能源公司、化工企业、新能源车企大举投资中国市场,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看来,能源冲击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巨大的市场规模、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对全球企业而言具有巨大优势。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家外资企业表示,必须继续维持在中国的投资和产品开发,以保障过去投资的价值,并在与日益具有创新性的中国伙伴较量时保持竞争力。

  有分析认为,面对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外资企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可通过本土化研发、生产,降低经营风险。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让外资企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发现,在华外资企业的战略已经从“in China for world”(在中国为世界,强调中国“世界工厂”的作用)转向了更多的“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强调中国生产更多面向中国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把中国市场业务作为主轴。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可以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拓展市场。当然,这种新形势也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分析称,未来10年,中国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无论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巨头,还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企业,都希望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而进博会就是他们观察中国市场、分享中国机遇的窗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许亚杰 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李若一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