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奋斗者·正青春】巴特朝格图:草原尽头的护边人

发稿时间:2022-11-03 16:17:00 作者:王秋蕾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呼伦贝尔11月3日消息(记者王秋蕾 实习生郭阳沁媛)2022年9月9日,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在全国上映。9月10日,地处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海拉图嘎查的一个抵边警务室挂牌成立。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却牵扯到同一个人,巴特朝格图。

  巴特朝格图抵边警务室门口护边员之家牌匾(央广网发 白玉泉 摄)

  1959年到1961年,我国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党中央决定,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约3000名孤儿送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由牧区牧民抚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巴特朝格图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巴特朝格图的父亲叫其日麦拉图,1961年从上海孤儿院来到这片草原时才1岁,在养父的牛车上颠簸了一天,从海拉尔幼儿园来到了陈巴尔虎旗海拉图嘎查,从此在草原扎下了根。那时生活并不宽裕,但父母和姐姐们全力供其日麦拉图读书,让他成为嘎查里少有的“高材生”。毕业后,其日麦拉图接过父亲的套马杆,成了一名真正的牧民。

  1995年,其日麦拉图担任了嘎查党支部书记,十年中他带领牧民发展生产,响应国家号召退牧还草,保护海拉图嘎查的草原生态,群众的收入逐年提高,草原也逐渐恢复了旧貌。

  2003年7月,巴特朝格图大学毕业后,奔赴山东发展,从事了四年装修设计工作,也有了优渥的生活基础。2006年,他辞职回到家乡时,身边人都表示不理解。“我经常想起阿爸的教导,他总说自己是国家的孩子,生活在边境线附近,就要守好自己的家园。人在哪里发展都一样,为啥不回家多做贡献呢!”巴特朝格图这样解释。

  就这样,巴特朝格图在家乡带领嘎查牧民共同发展第三产业,开办“游牧人家”旅游点,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平衡,又增加了牧民收入。现如今,巴特朝格图家里的牲畜达1400多头(只),家庭年总收入60余万元,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

  边境派出所民警与巴特朝格图出发前往巡逻点(央广网发 白玉泉 摄)

  “游牧人家”办得有声有色,巴特朝格图却在这时主动找到当地派出所,表示自己想像阿爸一样守边护边,希望能够成为派出所的专职护边员。

  2022年7月,巴特朝格图在巡边路上,突然发现一架运行中的无人机。经了解,为了拍到更多美景,一名外地游客在禁飞区域飞起了无人机,在他的制止劝说下,游客了解了相关边境政策规定并及时收回了无人机。“边防公路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警示牌,但有些人不太在意,这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涉外情况发生。”巴特朝格图介绍道。

  巴特朝格图与边境派出所民警维修维护边境铁丝网(央广网发 白玉泉 摄)

  16年的坚守,巴特朝格图巡边总里程达10多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这是他“最自豪的事”。巴特朝格图先后参与边境巡逻、堵截勤务千余次,参与灭火、宣传、帮教等活动500余次,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作用,累计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多起,为维护边境持续安全稳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巴特朝格图在边境线铁丝网我方一侧巡逻(央广网发 白玉泉 摄)

  “我特别爱这片草原,不仅因为这里养育了我,还因为这片草原养育了阿爸,以及像阿爸一样的几千个‘国家的孩子’,我要像阿爸一样,守护好这片草原。”巴特朝格图说。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