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亲自批准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到赞誉“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从强调“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到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中国高铁,给全路干部职工巨大鼓舞和激励,极大增强了铁路加强科技自立自强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持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构建形成了涵盖高铁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铁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是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的十年!
这是奋楫扬帆、创新超越的十年!
中国高铁惊艳世界,“大国重器”扬我国威,铁路科技创新一次次“从0到1”的突破,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复兴号列车驰骋向前,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放眼神州大地,铁路密布、高铁飞驰。中国高铁用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彰显了创新中国的活力、流动中国的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下,中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高铁技术现在已经领跑世界,高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
时间镌刻坚实的脚步。
回望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成功,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铁路部门强化创新主体和领军作用,充分利用巨大的市场优势,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轮轴及整车设计等开展全面攻关,结合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开展了大量科研试验工作,实现了关键技术和部件重要突破,完成了总体技术条件制定及方案设计评审。样车正式下线后,又经过了60万公里不同条件下的运用考核。
忘不了2016年的夏天,在郑徐高铁民权特大桥上,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车分别以时速420公里相向而行,两车交会时间不到2秒。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响亮名字,深情寄托着中国铁路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期盼。
2017年6月26日,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中国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实现了完美超越。
中国,已昂首迈入装备制造强国行列。
复兴号采用正向设计,在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听,自主创新引擎轰鸣神州。
复兴号整车寿命、牵引功率、运行阻力等主要性能指标显著提升,关键部件和核心软件实现自主突破,当前已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在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京张高铁、成渝高铁、京广高铁京武段等线路实现世界最高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
350公里、250公里、16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8辆短编、16辆长编、17辆超长编不同编组形式,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不同动力牵引模式,复兴号家族不断壮大,已形成系列化产品,能够适应高原、高寒、湿热、风沙等多种运行环境需求。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目前,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工程之一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展开。2022年4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纪录。中国铁路将集中力量破解CR450科技创新工程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巩固扩大我国高铁领跑优势。
看,新一代更高速度、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智能、系统更优的复兴号动车组正在加速驶来。
服务建设运输主战场,强化重点领域应用技术创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重大部署。
时代的呼唤,使命的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作用,依托铁路重大项目开展重点领域应用技术创新,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步伐。
川藏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
国铁集团把川藏铁路作为铁路建设“头号工程”,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用心用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四小四新”技术攻关,举全行业之力,尽锐出战,向着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创新工程、廉洁工程目标奋勇向前。
川藏铁路雅林段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更加复杂,用好创新驱动的制胜法宝,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围绕“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体制机制、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创新成果”,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10年来,一项项科技创新成就,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让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画卷熠熠生辉。
看高速铁路——
系统掌握了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成功建设了一大批艰险复杂高铁工程和典型高铁线路,全面掌握了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铁长距离运营管理成套技术,构建完善了适应国情路情、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安全高效的高铁运营管理体系,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
看高原高寒铁路——
破解了高原地区隧道岩爆、高地温防控和高原峡谷区桥梁建造技术难题,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攻关成果经受住了青藏铁路运营实践检验,哈大高铁实现冬夏季时速300公里一张图持续安全运行,哈牡、哈佳高寒铁路实现一次建成并达速开通运营。
看重载铁路——
构建了涵盖25吨、27吨、30吨不同轴重等级的重载铁路成套技术和标准体系,组织实施了3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行试验,创新重载铁路运输组织集约化精细化技术,开通运营了世界上一次建成投用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
立足建设运营主战场,铁路部门紧紧围绕工程建设、安全保障、运输经营、运营维护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深化应用技术创新,汇聚各方面攻坚力量,引领支撑铁路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勇者胜、智者胜、强者胜。
这些年,铁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铁路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形成了集高速、重载、普速、城轨于一体,试验能力世界最强的综合性试验平台。
这些年,铁路技术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持续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国铁集团拥有企业技术标准969项、标准性技术文件858项,适应国情路情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这些年,铁路国际交流合作更加深入,标准国际化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中国铁路新主持和参加55项国际标准制修订,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境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和全产业链实现整体“走出去”,我国铁路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前不久,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两项高铁标准,这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科技创新,汇聚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底气!
拥抱“智能+”,科技创新展现智慧张力融入民生福祉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列车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一年后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京张高铁赋能科技冬奥,以一流的技术装备、一流的运输服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2019年12月30日,智能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实现了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保驾护航……百年京张,见证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智能,绽放出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智慧张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智能铁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铁路部门依托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创新,初步构建了智能铁路成套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
从突破BIM+GIS关键技术,成功构建基于BIM的铁路工程协同设计体系,到突破高铁ATO关键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从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到智能牵引变电所、智能综合调度系统……中国铁路让“最聪明”的高铁闪烁出最耀眼的时代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铁路部门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铁路业务融合发展。如今,战略决策、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综合协同六大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实现对铁路主要业务场景的全覆盖,一体化的信息集成平台助力铁路信息化迈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铁路数据通信实现双栈部署,12306功能持续优化、95306系统改版升级,双网融合加速推进。
信息化,为智能铁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让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成色更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引领变革的主导力量。《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率先建成智能高铁、加快实现智慧铁路。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中国铁路将坚定自立自强信心,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积极组织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同时充分用好已有创新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领跑优势。
十年如鉴,洞见未来。中国铁路将牢记“国之大者”,奋力写好时代答卷,以科技创新的优异成绩,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人民铁道》报
文字:郑晨
图片:王玮 孙立君 周围 刘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