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抗疫“老兵”童朝晖的270天

发稿时间:2022-07-02 05:57:00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 中国青年报

  

  4月7日抵达上海,5月20日返回北京,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童朝晖奋战了44天。赶赴上海抗疫期间,他负责七八家医院,每天上午到病房查房,下午和其他专家讨论病例,晚上再给上海的医务人员讲课。这样的工作强度,在他过去两年多的抗疫经历中已是常态。

  270天,是同事计算的童朝晖去其他医院支援抗疫的时间。此前,他先后去过武汉、哈尔滨、吉林、青岛、石家庄、通化等地。

  抗击传染病疫情,童朝晖是“老兵”。2003年“非典”期间,童朝晖是北京朝阳区妇幼保健院SARS病房主任,在一线坚守了3个月,收治了100余名患者,无一例死亡。

  2008年,他发现了北京市第一例H5N1禽流感患者;2013年,他诊治了北京市第一例H7N9患者;2019年8月,他发现并成功救治了北京市第一例H5N6禽流感患者;2019年11月,他诊断救治了罕见的两例输入型肺鼠疫患者……

  2020年年初,面对在武汉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童朝晖再次应召参“战”,作为中央指导组成员,他是最早抵达武汉的专家之一。

  当时,武汉的抗疫正处在艰难之时。到达武汉后,童朝晖进入病区直接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55岁的他常常在隔离病房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刚到武汉不久,童朝晖就提出医疗队应建立临时党支部,他知道此时提振信心的重要性。2003年抗击“非典”时,童朝晖所在的病房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病房的清洁区张贴展现抗疫医护人员风貌的报道、火线入党的申请书,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童朝晖把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到武汉抗疫一线。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童朝晖还建议不应该将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因为当时武汉每日的核酸检测能力只有200人次,但确诊病例远超这个数,如果不及时收治病例,会造成疫情的进一步传播。童朝晖告诉记者,平时临床中诊断肺炎、肺结核等病例时,也是根据临床症状及时收治,不会一定等到检测结果出来。

  童朝晖的这项建议被收录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020年2月12日,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3436例。大量未进行核酸检测的病例被及时确诊收治,为接下来的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0年4月1日,童朝晖和其他几位重症专家到武汉会议中心讨论死亡病例。当天,因为到得比较早,有人提议给他们8人拍一张合影。这张照片里的8位重症专家被网友们称为“重症八仙”,有网友说,“有你们在,我们安心了”。

  武汉疫情结束后,童朝晖直接转“战”哈尔滨,之后“无缝衔接”至吉林、武汉。从武汉返回北京时,正赶上北京市新发地疫情,童朝晖连家都没来得及回,便一头扎进了北京地坛医院的重症病房。

  在北京地坛医院,童朝晖和“重症八仙”中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相遇。网友亲切地将再次相遇的3位专家称为“地三仙”。

  谈到曾经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童朝晖说:“看上病人了就不觉得累,回到酒店里就累了,睡一会儿就好。”

  全心全意抢救病人,是每一名从医者的初心,童朝晖说,这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高度吻合。童朝晖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37年前,20岁的他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关心时事,自觉地把自己的学习目的同当前的时事结合起来。”

  2021年6月,童朝晖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说,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作为一名常年在“鬼门关”抢救生命的重症医生,严于律己早已融入他的血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