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年提升了16.6%,提前完成目标计划

发稿时间:2022-06-10 12:4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1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记者从今天上午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10年前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解释说,这意味着每100个人里有25个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达到22%的阶段性目标。

  “‘预防为主’始终是我们党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米锋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下,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米锋表示,群众能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疫情发生之初,我们组织专家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等,对一些公众关心的病毒传播途径、规范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知识进行了解读,相关信息也通过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推动广大群众掌握防控的健康知识,减少恐慌情绪,增强防控信心。可以说,健康教育在这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国家要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提升健康素养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指标。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解释说,健康教育过程中我国大力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多部门协作,统筹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相关部门积极协作,各行业广泛宣传防控的政策措施,普及防疫知识和技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我国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连续的健康素养监测,李长宁说:“通过健康素养监测,可以了解有关工作的现状,反映相关工作的成效,特别是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就目前我国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李长宁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健康中国行动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都提出来,到2030年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30%的目标。

  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和短视频平台做健康科普的内容,受到很高关注。但是,一些自媒体健康科普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包括伪科普和虚假信息,带来了一定危害。对此,米锋说:“这项工作也是我们高度重视和一直致力推动解决的问题。”

  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公室组建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来自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30余个领域的1000多位专家成为首批成员。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都建立了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后续还将根据情况不断地完善,这些是健康科普知识的“生产方”。

  近日,国家卫健委、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监管的主体以及相应的责任,旨在打通健康科普的“传播渠道”。

  米锋说:“我们有了‘生产方’,再有好的‘传播渠道’,将更多、更优质的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任洁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