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从卫生学校毕业后,回到村卫生室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村医生涯。
刚开始几年,村里卫生室十分简陋,药品奇缺,有的村民来买药,常常空手而归。我一度也不想干了。但作为本村人,我熟悉了解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什么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都装在我的心里。特别是,村民生病出门大多走山路,到县城要翻山越岭10多公里,太不容易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让村民实现“小病不出村”。
2012年,县里投资建了100平方米的卫生室,设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服务室,配备有33种基本药物,以及电脑、打印机、办公桌、诊查床、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设备,村里的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观。
一个人,一个村,一个药箱,我在山区一走就是20年。20年间,我风雨无阻,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基本没有睡过安稳觉。我深知,作为村医,消除患者的病痛是我的天职。当看到一个个病人好转了,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如今,我们村和全国人民一道迈上了小康之路。但我们始终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要求,积极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保障农村劳动力身体健康,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全村19个自然屯近5000人,散居在各个山头。其中,高血压患者360人,糖尿病患者68人,精神疾病患者13人,65岁以上650人,全村签约服务覆盖率100%,慢病随访率100%。我经常走村串寨、登门入户,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做检查。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是我不懈追求的职业荣光和人生价值。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韦明崧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