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田超 陈祥云
阳春三月,在安徽师范大学的花津河畔,为纪念学生社团——德育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而立的“明德亭”,再次成为全校师生争相留影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正举办德育研究会新推出的社团活动——“手绘祖国 红心向党”优秀手绘地图作品展。明亮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蜿蜒的河流、纵横的山脉组成了一幅幅精致的手绘地图,看到自己的作品引来全校师生驻足参观,地理与旅游学院学生自豪不已。
“我绘制的是湖北省政区图。2020年,无数医护人员勇敢逆行驰援武汉,绘制湖北政区图既是致敬他们,也是鼓励我们自己。我们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虽然当前防疫形势严峻,但我们有自信一定能打赢防疫狙击战。”在本次手绘地图活动中获一等奖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鲍文慧同学向参观者介绍说。
“手绘地图既是地理与旅游学院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抓手,在地图前上好思政课,是地旅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活动组织者之一、地理与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乔静说。
去年“七一”前后,在德育研究会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路丙辉教授的指导策划下,地理与旅游学院师生运用定位、测绘、“互联网+”等技术,制作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智慧云地图。地图漫游、红色基地导览、总书记寄语、雷锋导游讲解、VR数字实景、卫星交通导航,六大技术模块全部由师生自行研发、录制、建模,并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层宣讲、线上红色旅游等多场景下推广使用,成为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的创新载体。
“地图系统的研发依靠专业技能,地图系统所展示出的内容深度就完全是思政课效果的体现了。今年在校团委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深度介入,探索以专业学习的内容、方法、载体为桥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无缝衔接。”路丙辉说。
“手绘祖国 红心向党”手绘地图展也是全校团员青年迎接建团百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共征集到作品266幅。
手绘地图给学生们带来的精神洗礼和情感震撼是路丙辉最关注的。特等奖作者梁朝浩龙曾是某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一员,退役后考入安师大旅游管理专业。他利用自己在服役期间学习到的海军测绘知识,连续奋战一周,精准地绘制出北京和香港的政区交通图。废寝忘食的绘制过程,感染和带动身边一批同学共同加入到活动中来。
还有不少同学绘制的是自己的家乡地图。“我从内蒙古来到安徽师大上学快一年了,只有寒假回去过一次。通过这次活动,我把课堂上学习的地图绘制技巧运用到实践,画出了自己的家乡。绘图过程中我甚至能够清晰地判断我家所在的位置,这令我十分骄傲。以后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自己画的家乡地图。”来自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王语思手捧作品露出幸福的笑容。
城乡规划专业的梁琪所绘的作品是台湾省。“当我决定参加手绘地图活动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画台湾省政区图。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她说。
一张A3尺寸的纸张如何能够完整、细致、标准地手绘出一个地区的地图呢?学生们用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认真严谨的态度给出了答案。
一等奖作品获得者、旅游管理专业的张新悦同学讲述绘图过程:“手绘六安市地图时,我首先根据官方地图用铅笔对照画出轮廓,将四县三区画出区界,然后把市内及周围城市的主要河流画出来,彩色铅笔加重区域边界,最后上色。上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涂写,防止色块堆叠;河流有宽有窄,需要用笔的粗细来勾勒;省边界、市边界和区边界样例相似但不同,很容易画错,所以要仔细对照勾勒。”
为了保证学生们作品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地理与旅游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对所有手绘作品进行了“一对一”指导和把关,尽可能做到与实际版图“零误差”。在作品评审阶段,专业评审组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遴选和评审。
地理科学专业教授吴立表示:“虽然学生们选择绘制的区域不同、表现风格不同,但对于祖国的诚挚情感和专业学习的认真态度是相同的。学生们不仅将《地图学》课程中学习的绘制地图相关技能运用到实践当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加深了家国情怀,实现课程思政理念中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藏族学生罗布松拉在参观作品展览时感叹道:“看到家乡西藏在同学们的画笔下呈现,我倍感惊喜和感动。我也欣赏到祖国各个地区的地图,感觉每个地方都各具特色,但又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一直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同学们的关心和温暖,我也一定会继续与各族同学相亲相爱。”
“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同频共振,为无形的思政教育提供有形的专业载体,通过课程思政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是高校师生用自己的方式和实际行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朝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