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看视频
开栏的话
共青团中央于日前发出通知,部署全团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本报从即日起在报纸端和新媒体各端口同步推出《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专栏,全面报道各级团组织围绕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团队活动、开展实践建功活动、加强服务引领、做好宣传文化工作等方面开展的主题活动及取得的成效,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全团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继续传递下去,积极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上海市静安区大沽路与成都北路交叉口,几棵高大的绿树掩映下,一块老石库门牌楼低调地矗立着,上面写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团一大前为临时中央局机关)。
“我当时在网上搜资料,打印出来一页A4纸都填不满。”团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吴佳妮,可能是全国为数不多清楚这处遗址来龙去脉的“专家”。在过去3年多时间里,她带着静安区团组织的小伙伴一起,挖掘、研究、填补这段重要团史。建团百年之际,她尝试用各种办法还原、重现这段100年前的青春故事。
半年时间的“青年革命大本营”
很多人知道淮海路上有团中央机关旧址渔阳里,却少有人知道大沽路上还有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1921年11月,团中央机关旧址渔阳里即如今的“渔阳里6号”退租后,团中央局机关搬到大沽路356-357号。
从1921年底至1922年6月,以施存统为主要负责人的团中央就在这里办公。也就是说,渔阳里之后、1922年5月5日团一大召开前的关键筹备阶段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经吴佳妮团队与党团史专家多次考证,确认大沽路上团中央局机关遗址的3个第一:首次在这里“确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青年团首部团章和纲领通过《先驱》在这里发布;青年团正式成立后,这里是首个团中央机关所在地。
这是两幢坐北朝南、沿街并排的石库门住宅建筑。100年前,这里思潮澎湃、青春激荡。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在这里办刊,“马克思学说研究社”在这里开展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团中央在大沽路356号秘密活动和办公,隔壁357号则是上海地方团组织机关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半公开对外开展活动的青年阵地。史料考证显示,上海地方团组织机关一楼是会议室,二楼是阅览室和学习室,施存统常在这里与青年团员讨论和交流马克思学说,屋内“陈列各种书籍报纸,青年学生入内观看,不取分文”。
《先驱》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份机关刊物,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刊,3月因遭北洋军阀政府查禁,迁往上海大沽路356号。《先驱》的出现,填补了当时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的“空窗期”。当时《新青年》休刊、《共产党》停刊、《向导》尚未发行。
1922年5月团一大召开时,全国的团员已发展到5000多人。在吴佳妮搜寻到的史料中,有两封唐山团组织给团中央的去信,大意是请团中央安排当地来沪务工的青年工人梁鹏万的生活问题。这种上下联动、接地气的“服务”,就是团员数量倍增的“密码”。
如今伫立在大沽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100年前正是继渔阳里之后,共青团艰难发展期的“青年革命大本营”。
史料挖掘考验“侦探”耐力
这段短短半年的团史,是吴佳妮团队花了约3年时间还原、重现的“心头好”。
“找了很多专家,但几乎没有一位特别熟悉这段历史。”吴佳妮从专家那里打听出一些史料挖掘的门道——一来可以寻找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名人传记,从名人回忆里找资料;二来可以使用二手书网站,购买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旧书。
有一段时间,团静安区委的小伙伴只要在二手书网站看到有“1921年”“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施存统”等关键词的书本,就会习惯性地立刻下单。书买回来以后,大家就会埋头在故纸堆里寻找相关线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来自不同条线、领域的团干部,还经常要像文史类研究生一样,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资料,一待就是大半天时间。
“很多珍贵档案不能随便查,我们还要出具各种申请和证明,才能查档。但有时费了半天劲,也没查到什么。”吴佳妮说。
在团静安区委的办公室里,有一间“初心团室”。这里是团区委小伙伴开展团史研究的“秘密基地”,里头藏着他们收集来的大量史料,其中展陈了一份《先驱》的合集。合集里1922年5月15日的刊物上,详细记录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会的召开情况,这一期《先驱》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大会号》。
“当时一狠心花了1万多元买下这套合集,想着未来一定会有用处。”吴佳妮告诉记者,“初心团室”就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机关遗址”的展览室,成为各界青少年学习党史、团史的一个“打卡点”,“所有展陈在这里的史料,都经过专家论证。”
吴佳妮团队还有自己的“智囊团”。比如,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俞秀松继子、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俞敏,上海青年运动史研究会副会长闵小益等。
哪怕是对大沽路356-357号这两个门牌号的考察专业度,也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在一次座谈会上,俞敏就犀利地指出,“俞秀松1922年4月15日给市政府写的信上明确是大沽路500号。佳妮现在有了1930年代的地图,我认为1920年代的地图更精准,应该把这段历史搞清楚。”
吴佳妮后来找到了老地图,并通过多方专家证实大沽路地址的“秘密性”,才确认俞秀松信中的“500号”是隐蔽身份的做法。“真的就像侦探一样。展陈大纲每个用词、用字背后,都要有站得住脚的资料支撑。”吴佳妮说。
网红大沽路上的冷清牌楼能否“热”起来
上海市静安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3年初中共中央迁往苏区,除3次短暂迁离外,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均驻扎上海。这一时期,已考证的在沪中共中央机关多达30余处,其中静安区有20余处。
100年前的青年革命热土,如今依旧是上海的网红聚集地。以大沽路为例,它全长不到1公里,却坐落着10多家上海网红饭店,是年轻人在上海吃喝玩乐的必经之地。然而,穿过大沽路的街角,很少有人会留意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遗址的这处门头。
一方面是由于这处遗址只保留了门头,没有房屋作为展陈、活动空间;另一方面,这里经挖掘的历史故事和信息太少,没有可供介绍、学习的内容。
团静安区委根据史料分析,绘制出了当时大沽路356-357号的3D立体图片,并制作了线上纪念馆,帮助参观者直观体验当时的情况。团干部们还综合专家意见,整合线上展览馆展陈大纲,讲述100年前的青春故事。
“你看,过一条小马路,对面就是绿地,在绿地里穿行仅100多米,就是中共二大纪念馆。”走在遗址对面的绿地上,吴佳妮对这里充满期待,“我们会把这条从团的机关通往党的二大的道路重新打造一下,让这里‘热’起来。”
最新的计划是,把这条党建带团建的“初心之路”,变成上海青少年参与城市更新、展示设计理念的展示区,并将门前的小广场重新打造一番,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新阵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