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30名团员青年主动出列留下青春“印记” 天津疫情“风暴眼”建起临时团支部

发稿时间:2022-01-28 05:48:00 作者:胡春艳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场大雪过后,天津市津南区启动了第九次全员核酸筛查。

  这里是奥密克戎病毒在天津暴发的核心区,90%以上的病例先后在这里被发现。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社区扩散和蔓延,津南区很多社区从1月8日出现首例病例后,便陆续被划定为封控区和管控区,全区均为防范区。这意味着,区内人员流动全部暂停。可地处疫情“风暴眼”,这里的疫情防控任务又非常关键。

  紧要关头,30名团员青年主动出列,在管控区内组建了永安里、幸福里、花园里临时联合团支部,发誓要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记”。

  一颗颗火热的心聚成一团火

  1992年出生的莫晗飞是临时团支部书记,也是这个团支部里年龄最大的。1月8日,津南区一天就出现了20例阳性感染者,病例集中出现的津南区咸水沽镇和辛庄镇成为重点锁定区域。他家所在社区就在咸水沽镇。

  疫情初期,莫晗飞的父母和爱人全部奔赴抗疫一线,他居住的小区也被划定为管控区,距离隔壁的封控小区只有100米。见到社区人手紧缺,组织疏导居民防疫的力量严重不足,莫晗飞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邻居,自己投入到社区服务中。

  1月8日当天,该社区就启动了全员核酸筛查,但莫晗飞发现,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几千名居民排成的队伍绵延了两公里左右,很多人从下午1点排到5点半才完成检测。

  与此同时,他发现,邻居微信群里有不少热心人在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可因为缺乏统一领导,大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零散想法,根本无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方案。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萌生——把大家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莫晗飞是天津市教委直属单位团委副书记,他设想,如果在几个社区建立临时联合团支部,这样能形成更加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四级联动机制,即社区居委会、临时联合团支部、各楼联络员、各楼社区居民,“能实现整个社区全覆盖”。他尝试在社区邻里沟通群里发出了自愿加入团支部的号召,没想到自己的手机很快成了“热线”,年轻人报名非常踊跃。

  团津南区委得知后,很快批复了临时团支部的申请。30名团员青年在请示书上写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抗疫有我”的青春誓言。每个人在名字上摁下的鲜红手印,仿佛一颗颗年轻火热的心聚成一团火。

  莫晗飞被这些年轻的心感动着,他对大家说:“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一群人的奋斗才是风景!团组织就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

  有困难就找社区的年轻人

  第一次开碰头会的情景,让莫晗飞哭笑不得。一些看上去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来了,身后站着他们的家长。“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开家长会呢。”莫晗飞打趣说。

  这同时也提醒莫晗飞,团支部成立了,如何能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能在完成疫情防控中心任务的同时,让团员青年收获更快的成长?

  莫晗飞提出,首先,正确认识疫情形势、把握工作重点,是开展工作的核心环节。

  20岁的柳雨辰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疫情发生后,这个医学院学生觉得自己应该有所作为。莫晗飞的招募消息,让她感觉找到了组织,第一时间就申请加入了。

  起初她的任务是做联络员,负责通过微信群向居民传递各种防疫指令。听上去挺简单的活儿,没想到一开始就让她手忙脚乱。群刚建好,就有许多居民加她微信,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上一个人的问题还没回答完,下一个人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向身边居民讲清疫情防控的部署安排,从团支部成立起,每天清晨,团支部都有专人对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画出学习重点。“通过这种方式,统一大家的思想,明确工作的重点。”莫晗飞说,这也帮助每个团员青年从自身开始,引领周围的更多人树立起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

  年轻人的表现让很多人刮目相看。这个团支部与社区党组织密切配合,主动承担全员核酸检测的居民组织、社区日常巡察、防疫物资分发、卡口值守等工作。他们按照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思路,对责任区域进行分工,定期制发分工排班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要求,用共同的任务将团员紧紧凝聚在一起。

  临时团支部中年龄最小的是19岁的杨洪晓,他是天津城建大学大一学生。每次全员核酸筛查工作中,他都抢累活儿、苦活儿干。无论核酸检测启动的时间多早,他都会比居民提前两小时到岗,了解当天工作安排并和团支部成员商量确定组织方案后,举着大喇叭从1号楼喊到12号楼,请居民错峰下楼并逐楼发号排队。等到最后一批检测完成,进行收尾检查后,他才算收工。

  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认识了小区里这群年轻人,谁有困难都先找他们帮忙。

  青春出列 守护奋斗誓言

  疫情发生以来,这支团支部所在社区已经历9次全员大筛。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核酸筛查的效率越来越高,社区居民在户外挨冻等待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背后,少不了这群年轻人的付出和智慧。

  杨洪晓选择站出来的初衷很简单,“这里是我家,有必要尽一份力”。可干起工作后,他觉得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他会主动在工作中了解和发现居民的各种困难和需求,比如哪些老年人腿脚不好、有基础病需要照顾等;社区里的残疾人、孕妇来了,他会第一时间主动与排在队伍前列的居民沟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居民开启“绿色通道”。

  1月22日,小区从管控区调整为防范区,这些团员青年又自费采购米面和蔬菜套餐,送到社区困难群众手中。

  没有核酸筛查的日子里,大家还是会排班在社区执勤。杨洪晓总会主动选择最晚的那一班。在一个接近零下10摄氏度的冬夜,他冻得直搓手,一个老奶奶走过来关心地说:“孩子,要多穿点儿啊!”这一刻他庆幸自己选择了青春出列,守护家园,也守护了自己的青春誓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