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帕米尔高原上的青春脉动

发稿时间:2021-12-15 05:52:00 作者:傅翔龙 王雪迎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帕米尔高原,乡村振兴还有特别的意义——守疆固土和民族团结。要让更多年轻人读懂乡村振兴故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这才是乡村振兴的要义。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地处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600米以上。2020年,这里实现整体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2021年,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在帕米尔高原,一股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正在改变着塔县的乡村。

  瓦尔希迭村的互联网旅游第一单

  塔县独特的高原风光和人文风情,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旅游业成了该县新兴的支柱产业。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从2020年起,游客人数一度锐减。彩云人家民宿作为帕米尔5A级旅游景区的一部分,拥有旅游户27户、床位百余张,但也是门前冷落、收入锐减。

  很多民宿经营者眼巴巴望着上山的路,期待着有旅客光顾。打电话找客、在路边竖一块牌子,成了他们招揽游客最常见的办法。怎样带领乡亲们尽快从疫情中突围?35岁的李卓心生一计。

  “出门旅游借助互联网选择交通工具以及住宿,在我们年轻人的生活里已经是常态,但这里的老百姓虽然玩抖音和快手,却还不太懂得借助网络来引流。”李卓是乌鲁木齐海关驻塔县瓦尔希迭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党支部书记,他决定带着村民在互联网上打开一片天地。

  2021年5月1日,工作队以“瓦尔希迭村旅游管理服务公司”为主体,在携程网上注册了账号,并将彩云人家民宿中的年轻商户作为第一批自愿在网上推介的民宿,进行集中托管和推介。上线第二天,就接到了一单。这也是瓦尔希迭村的“第一张互联网旅游订单”。

  5月10日,工作队召开村民大会,将携程网上的旅游订单收入进行集中现金发放,“最多的2号民宿那天领到了1.5万元的现金”。这让民宿经营户深刻意识到,原来互联网真的可以带来真金白银。

  很快,彩云人家所有民宿都进行了托管服务。工作队按照相关要求,在携程网上对每户民宿进行详细介绍,将全部订单收入统一管理和定期发放,同时对民宿经营户加强相关培训。仅“十一”黄金周,彩云人家民宿就收到124张订单,共接待游客1215人,总收入近14万元。

  民宿在网上接单并成功运行,工作队又开始了新的“互联网创富行动”。

  2021年,工作队带领瓦尔希迭村老百姓,首次集中连片种植了34亩“高原雪菊”。在工作队的培训和指导下,村里一批年轻的塔吉克族网红,已能熟练地进行直播带货,他们把直播间设在盛开的雪菊地里,远处的背景是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这让“高原雪菊”一下就打开了销路,脱贫户增收15万余元。

  乌鲁木齐海关驻塔什库尔干县“访惠聚”工作队总领队、瓦尔希迭村第一书记郝宝盛说:“网上卖民宿和直播带货不是作秀,而是要让乡村的年轻人做有创新精神的实干派,来推动产业基础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一种新的乡村振兴力量。”令郝宝盛欣喜的是,当地不少年轻人看到直播后,有了返乡就业的想法。

  黑青稞变身高端养生品

  黑青稞米是塔县瓦恰乡夏布孜喀拉村的传统农作物,原本只被当地村民当作牛羊的饲料。

  但乌鲁木齐海关派驻夏布孜喀拉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海元很快发现了黑青稞米蕴含的商机,“产量低即意味着稀缺,全程都是有机种植、不施农药,而且经专业机构检测,每公斤黑青稞米所含的硒元素达120毫克,是真正的富硒米。现代人都重视养生,黑青稞米正对胃口”。

  2021年,夏布孜喀拉村被塔县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的2000余亩黑青稞地,让王海元找到了振兴乡村的抓手。

  “我们都不喜欢吃的东西,城里人会喜欢吃?”夏布孜喀拉村不少年纪大的村民对此有疑虑。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工作队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协调争取地方乡村振兴资金及海关专项资金,对黑青稞开展“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全面提升黑青稞的附加值及市场认可度,全力打造高端青稞米商品属性。

  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调研、原材料评估、包装、物流等相关准备,2021年7月底,“奥芮珍(ORIGIN)”牌夏布孜喀拉村黑青稞米产品正式上市。王海元说,截至9月底,夏布孜喀拉村黑青稞米产品销售额近40万元,并销往北上广深等地。

  这一经历也让王海元琢磨出了乡村振兴中“四生”契合理论的味道,“‘四生’契合,就是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者要互相照应。前三者的契合,如果不与现代化市场连接,便徒有躯壳,因此,还要加上做活‘生意’,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四生’契合了,就能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这样的产业兴旺,才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乡村振兴如果少了年轻人,就像汽车缺了油

  10月3日,是塔吉克族青年路提非丁夏·布扎尔结婚的日子。这名29岁的瓦恰乡昆玉孜村村民的新房,是刚扩建改造的民宿,距离吾格亚提盘山公路不到两公里。

  这条全长75公里的盘山公路有208个弯,又被称为“盘龙古道”,是条网红盘山路。起初,在塔县打零工的路提非丁夏,并没有觉得这条路能给他带来什么实惠。

  2021年3月,乌鲁木齐海关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董海涛与村支部决定开发旅游服务合作社项目,前期吸收了20余户年轻村民加入合作社从事旅游住宿、餐饮服务。

  “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从盘龙古道经过的内地游客自驾车有1000余辆,按最保守的估计,游客至少有2000余人。”38岁的董海涛介绍。

  昆玉孜村里的高原青稞、百年老屋、瓦恰湿地、盘龙花海等旅游景点,让经由盘龙古道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也让合作社的参与者得到了实惠。路提非丁夏也决定“在家门口,好好吃上一碗旅游饭”。

  “乌鲁木齐的一家旅行社要发来一个128人的旅游团,合作社给我的民宿安排了18名游客,一天就可以收入2000多元,只要我的服务好,一年就可以收回改造扩建投入的9万元。”路提非丁夏高兴地说。

  董海涛说:“如果现阶段的农村依然产业空心化、农户空巢化、村里空荡荡,留守的还多是老人、妇女、孩子,就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靠那些致力于家乡发展进步的年轻人,乡村振兴如果少了他们,就像汽车缺了油。”

  塔什库尔干乡托格伦夏村的亚库提·拜克那扎2015年大专毕业后,就主动回到家乡工作。2021年9月,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她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这些年,亚库提学会了普通话,掌握了电脑技能,更开始熟悉乡村治理工作。“青春如何才能更有意义?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如果能回来改变家乡的面貌,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这是亚库提回到家乡工作的初心和动力,“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于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奋斗,这是我个人的抱负,也是一份家国担当。”

  乌鲁木齐海关所属喀什海关驻托格伦夏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曾涛认为,“脱贫攻坚阶段是大家拽着我们跑,如今要变成自己往前跑。乡村要振兴,最主要还得靠内生动力。乡村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愿意建设自己家乡的青年人才。”

  在郝宝盛看来,“在帕米尔高原,乡村振兴还有特别的意义——守疆固土和民族团结。要让更多年轻人读懂乡村振兴故事,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这才是乡村振兴的要义”。

  傅翔龙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雪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