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全运惠民的“最新打开方式”

发稿时间:2021-09-17 06:04:00 作者:郭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9月16日,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七人制橄榄球女子组比赛中,江苏队以29∶5战胜了东道主陕西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早上9点,宝鸡市体育馆响起国歌,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乒乓球项目的争夺如期举行——依照疫情防控管理规定,位于封闭区域内的全运会记者很难前往比赛现场感受普通民众对“草根赛事”的热情,但通过工作人员特意发起的视频观赛方式,记者隔着屏幕仍然可以感受到群众体育赛事在全运舞台上的蓬勃生命力——群众赛事的保障,一点儿也不“草根”:专业的体育馆、专业的球台、专业的比赛流程、专业的裁判,让草根选手们可以像专业运动员一样投身其中,这种代入感,是每一个喜欢运动的人的高级享受。

  78岁的赵辑贤,是这场比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这届全运会群众赛事乒乓球项目在“老年乒乓球爱好者的强烈呼吁下”增设了70岁以上年龄组比赛,赵老先生今天战绩1胜1负,开始还有点儿不服气:“上午的比赛我以1∶2输给一个72岁的对手,他体能比我有优势,下午我赢了南区的冠军,明天上午还有最后一场小组赛,我争取打进第二循环。不过输了也没关系,能来就很满足了。对我们来说,打球一是喜欢,二是锻炼身体,争胜负的心没那么强,通过打球锻炼身体,享受快乐,每年体检指标都特别正常,比什么不好啊?”

  更多赛事向老百姓敞开怀抱

  爷爷辈儿的赵辑贤在球台前动作相当灵活,他也有理由对上午的失利“耿耿于怀”——赵辑贤打了快一辈子乒乓球,年轻时当过河南队教练,“我是右手直板,老派的正胶左推右攻、两面攻这种打法,跟当年李富荣一样”。40多岁时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几次休克,令赵辑贤彻底告别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坏习惯,而坚持常年打球,让他身子骨现在很是硬朗。“去年夏天我和老伴儿在山西避暑,我一个人步行5公里爬到一个小山顶,中间碰到几个人问我,老先生多大年纪了?我说77岁了,他们非常惊讶。”赵辑贤说:“我长期坚持打球,我觉得乒乓球不仅练身体,还练脑子、眼睛,手脚协调,英国把乒乓球当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好办法,这都是有道理的。”

  赵辑贤说,自己现在的“好身体”得益于好的心态和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前几年老伴儿身体不好,我早上买菜做饭照顾她,也闲不下来,下午还要抽出1个小时打球,这次来陕西打全运会,家里人非常支持,都为我感到高兴。”

  不光是乒乓球,还有更多的群众赛事活动向更多年龄段的老百姓敞开怀抱,西安市内随处可见“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的标语,这是本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和4年前正式践行“全民全运”的天津全运会相比,本届全运会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仍然延续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气排球、毽球、轮滑、龙舟、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中国式摔跤等大项,新增了地掷球项目,小项从128个增加至185个,组队形式也从简单的“以属地为单位”,发展到预赛阶段的以“农村乡镇组”“城市社区组”和“企事业单位组”为范围划分的具体组别——赵辑贤就是通过预赛打进决赛的。为了“备战”决赛,他还参加了两周时间的“封闭训练”,每天上下午各1个半小时的对打,完全在他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更何况“心情特别好”。

  “这样的群众赛事活动让每一个来参加比赛的老百姓都非常兴奋,全运会除了是专业运动员的全运会,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说:“全运会的多元化价值、多功能价值,就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路里面,全运会除了要展示竞技体育的实力,还要展示普通民众的精神面貌。我们把群众赛事活动纳入全运会体系,就是希望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老百姓服务,通过老百姓参与全运会,鼓励和带动更多民众参与平时健身,掌握和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

  单项协会成为群众赛事强大支撑

  据记者了解,十四运群众赛事活动不以“争金夺银”为目标,“竞争只在赛场”,赛场外,大家都是热爱锻炼、追求健康生活的普通百姓。

  “我们希望通过全运会的群众赛事活动,来展示和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参加全运会不是目的,让大家学会健身、学会锻炼,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才是目的。”十四运西安市执委会竞赛组群体部部长吴逸伦说:“这次全运会群体赛事活动的开展,首先让西安市的群众体育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去年6月我们做了首届‘全民健身大会’,还有各种‘迎全运’的主题健身活动,运动达人的选拔活动,我们设立了56个全民健身项目,原来老年人群体居多的锻炼方式,像太极拳、广场舞,现在吸引了青年来参加,而街舞、游泳、滑板、乒乓球、羽毛球,都有相当可观的群众基础。从看别人活动到自己活动,按照我们的统计,现在西安市民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已经接近50%,一人锻炼,全家锻炼,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在推动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过程当中,单项协会的支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本届全运会水平高、组织严密的群众乒乓球赛事活动为例,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副主席高亚翔和全民健身委员会主任陆元盛带全民健身部全体工作人员全程参与筹备工作,这让乒乓球爱好者们更加体会到国球的感召力。

  “中国乒协换届以后,乒协主席刘国梁、协会领导层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乒协专门组建了全民健身部,对全国乒乓球项目的全民健身情况进行调研,围绕着协会会员制建设,正在建立一个标准化体系,包括人、赛、物等参与因素,引导爱好者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最近一年半,协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和投入了大约300多万元用于全民健身赛事的组织,另外向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投入了大约200多万元的器材、装备。”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高亚翔说:“我们的明星选手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来的高超技艺和拼搏精神,也对普通人群参与乒乓球运动起到了极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从目前我们的群众乒乓球运动水平来看,非专业选手的能力很强,特别是一些校园培养出来的没有进过专业队的选手,还有一些日常保持高频率锻炼的普通人,经常可以在比赛中战胜从专业队退役的选手,这就是乒乓球运动扎根群众的最好证明。”

  全民健身的“新高度”

  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特殊性,在于需要找到“防疫”和“健身”的平衡点,除了居家锻炼,户外、分散、小型是疫情期间群众体育的要点,而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则开创了“展演类项目”的新方式:线下参赛,线上评审。

  本届全运会展演类项目包括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4个大项43个小项——十四运组委会提供的数字表明,在已经结束的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66支队伍、6800多人参赛,其中广场舞、广播体操和健身气功3个项目,就吸引了4600余名运动员、550余支代表队,而在线上评审之前的老百姓投票环节,总点击量超过6000万次,“可见民众对于体育运动、对于全民健身的需求有多么强烈”。

  展演类项目绝大多数小项不设奖牌,取而代之的是一、二、三等奖,而一、二、三等奖的数量,也根据参与人数进行确定,每一位赛事项目的参与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全运会证书”——这也是全运历史上首次用“奖项”替代“奖牌”,“一切为了老百姓满意,为了健康的人民和国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坚定不移踏上“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之路,2009年“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和覆盖全国范围的群体运动的蓬勃开展,更让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不再“疏远”。

  “群众体育事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每个社会阶段民众的健身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说:“2009年的《全民健身条例》和2016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群众体育发展的两大节点,‘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群众体育不再仅仅是‘体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而是要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这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按照纲要要求,到2035年,“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无论是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还是在街道、社区锻炼场所参与锻炼的普通民众,都是“体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本报西安9月1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高秀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