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抢通"夺命"隧道

发稿时间:2021-07-30 05:4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过去的几天里,处于郑州南北向交通大动脉上的京广隧道积水最深处约有6米,比3个成年人加起来还高。

  7月20日,这条全长约4.3公里的隧道几个小时就被洪水灌满。当日17时许,洪水突然加速上涌,从被困人员脚踝到没过车顶不到10分钟。

  1米、20米、30米……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排水。随着隧道露出来的地面越来越大,被淹没的车辆逐渐浮出水面。“京广隧道内是否有失联人员”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最终,排干京广隧道里的积水用时超过105小时,发现了6名遇难者。

  两公里的隧道路面露了出来

  京广隧道由京广北路段、淮河路段和京广南路段3段不连续的隧道组成。其中,受灾最严重的京广北路隧道长度约为1.7公里,因积水深,加上内部环境复杂,抢险救援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京广隧道抽排水抢险指挥长,中国安能南宁救援基地主任赵玉鄂是第一个抵达郑州的。到达京广隧道后,他看到隧道全部被水灌满了,水位和地面一样平,于是便采取了多面布点、同时作业的方案,“能放吸水泵的地方都放了”。

  中国安能唐山救援基地的队员李天生记得刚到京广北路隧道时,黄色的泥水比隧道顶部还要高些。他们驾驶3000型子母式龙吸水在最近的抽水点停下后,立即打开后门,调整抽水泵的位置和管道连接数量。

  21日13时40分,他和队友开始排水作业。在大雨中,李天生带着另外两名救援队员站在齐膝深的水里,抱着重达200斤的水管缓慢行进。随后,两三个当地的志愿者主动加入了铺管道的队伍,铺设速度加快。“靠着老乡帮忙,顺利接上了”。

  按下龙吸水启动键的一瞬间,管道立刻被水充满,鼓了起来,积水随着管道喷射出来,像一个“小型瀑布”。这根长30米、直径为50厘米的水管1小时可以排出3000立方米积水。

  随着救援队伍陆续抵达,水位下降得越来越快。

  15时许,中国安能合肥救援基地的队员李用祥和队友驾驶着另外一台3000型龙吸水在京广北路隧道东涵洞的北侧开始作业。

  17时40分,他所在的隧道闸道口路面露出8米,水位下降1米。

  在另一端,京广南路隧道的排水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21时,中国安能南昌、重庆、南宁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携带4台龙吸水,在京广南路隧道开始抽排作业。

  夜晚的京广隧道,雨还在下着,多台“龙吸水”和一体化泵车火力全开,一个个“小瀑布”持续不断地向外喷射。

  大雨浸入隧道的速度“抢”不过抽排的速度。中国安能集团应急部部长王清敏表示,起初在对郑州情况进行预判时,就考虑了最坏的结果,所以从各基地紧急调备了23台龙吸水设备,有18台投入到灾情严重的京广隧道。其中,有些设备是应急管理部6月刚配备的,7月就上“战场”了。

  经过18个多小时的奋战,京广隧道各任务点累计抽排积水67.2万立方米,积水水位显著下降。在京广北路由北往南闸道口东侧,水位已从21日最高位下降3米左右,两公里左右的隧道路面露了出来。

  “一心只有排水”

  水位明显下降后,被淹没的东西逐渐露出水面。

  22日下午,两三个车主冒雨在隧道口张望,并询问李天生:“我的车在里面,看到没有?”当时,李天生所在路段还没有车辆露出。他们告诉李天生,20日雨下得太大了,人跑出来了,把车丢在了那里。面对无奈的车主,李天生劝道:“只要人没事就好,钱可以再挣,车可以再买。”

  随后,李天生看到水面上有三五只拖鞋、运动鞋飘出来。李天生担心,“里面可能会有人,因为车被淹没在隧道里,可能有老人或者小孩没跑出来,现在没有完全抽干,我们不敢确定。”

  积水水位不能超过龙吸水的步履式吸水泵高度,李天生总是先下水去“探路”,水位每下降30-40厘米,他就往隧道深处进一步,后来才发现隧道底部并不是平整的,而是呈“U”型,这下更是水深莫测了,也只能一点一点试探。

  23日,李天生挺进到隧道深处,里面一片漆黑,一股恶臭扑面而来,管道也越来越多,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在隧道里,李天生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站在隧道中间,抢险队员面前是不断涌过来的积水,背后是露出的地面。陆续有上百辆车露出水面,武汉救援基地救援人员杨永昌看到了第一具遇难者的遗体,“那感觉太难受了”。他们立即联系救援人员开展救援。赵玉鄂和团队更着急了,“一心只有排水”。

  “没有见过洪水倒灌这么厉害的。”赵玉鄂带着救援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排水。他说,京广隧道排水难,一方面是由于在强降雨的同时,隧道还比较长,积水量大;另一方面是隧道里淤泥比较深,深度大概到成年人的腿肚子,清淤难度大。

  “雨下得这么急,流速这么快,流量这么大,一下涌入隧道,还是第一次遇到。”工作了近20年,中国安能南昌救援基地党委副书记程占化曾经参与过抚州唱凯堤抗洪抢险、鲁甸地震、福建泰宁泥石流地震等灾害的应急救援,在他看来,这次京广隧道的排水难度可以排第一。

  在程占化看来,更难的是对新队员进行心理疏导。比如遇到遇难者,新队员可能会害怕;如果遇难者家属一直蹲在旁边看着救援人员操作,会给年轻的救援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救援效率降低。不过这次,程占化救援的位置没有遇上这类情况。

  “水到膝盖了就赶紧跑”

  24日6时30分许,淮河路段隧道最先实现了双向贯通见底,这让京广隧道2000余名救援人员尤为振奋。

  这几天,救援人员的衣服都湿透了,上面裹满了泥浆,有时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打湿的。很多人的脚泡烂了,脚底板是一张发白的皮,局部出现了溃烂,轻轻一撕整张皮都可能被揭下来。

  作为救援“第一梯队”,李天生和队友们驱车10多个小时连夜奔赴救援现场。车辆驶过石家庄后雨下得尤其大,一度糊住了车窗。

  这些天里,与疲劳和饥饿作战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在作业十七八个小时后,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队员杨永昌和伙伴们还没有休息,也忘了吃饭。赵玉鄂也几乎没怎么合过眼,常常是胃痛了才发现还没吃饭。

  中国安能重庆救援基地抽排组组长苏志航亦是如此,他表示,虽然转制以后,他们已不是军人,但“要始终保持军人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的精神”,同时,作为一名党员,“不管什么时候,肯定都要第一时间冲在前”。

  25日23时30分许,随着最后两台龙吸水排水抢险车从郑州京广北路隧道安全驶出,京广隧道的排涝全部完成。历时5天5夜,12个任务点的143名救援队员排水500余万立方米。

  这次救援历时之长,难度之大,让赵玉鄂开始思考,当遇到极端降雨情况时,如何做好应急救援?在他看来,各类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考虑是否封闭隧道;应急力量和物资的储备应当充分;以及要培养专业的救援力量。

  李用祥建议,面对极端天气,对道路封控的速度一定要提到最快;同时,还要提高国民在面对洪水等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意识,“水到膝盖了就赶紧跑,不要在乎车辆等财物”。

  现在,救援人员又马不停蹄地辗转到郑州其他地方救援去了。“这些车刚回来还没休整就又出去了。”李用祥说。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7月30日 01 版)

责任编辑: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