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探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的青春密码——热血青春激荡百年芳华

发稿时间:2021-07-10 08:26:00 作者:吴晓东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吴晓东)“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1916年,27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中写下激情满怀的《青春》一文。这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坚信青春的中国即将到来,他点燃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火炬,直至1927年4月28日从容就义,时年38岁。

  94年后的今天,来自各高校的青年党员代表走进刚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下简称党史展览馆)参观,李大钊当年凛然赴死的绞刑架被陈列在显著位置,编号为“0001号”。作为新中国文物部门接管的第一件革命文物,它见证着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中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绞刑架旁,是一面由当时的革命烈士姓名和简介组成的背景墙,牺牲时陈延年29岁,赵世炎26岁……

  李大钊被捕后写下的自述书手稿让清华大学核研院17级直博生崔曦元深感震撼,“字写得一丝不苟,力透纸背,仿佛可以看到在危难关头,他心中仍燃烧着炽热的信仰,为了实现再造中国之理想,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7月1日,党龄快满6年的崔曦元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她清晰记得,“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我们党始终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正在党史展览馆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2600多幅照片图片、3500件(套)文物实物,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一件件实物、模型,一封封书信、日记,一幅幅照片、图表,真实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展馆中3400米长的展线,铺展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那是一条青春热血铺就的道路。

  1921年7月,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法租界一个18平方米的房间里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后因巡捕房密探闯入,会议转至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改变。

  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走过不平凡的百年奋斗历程。走在展厅中,扑面而来的革命者青春气息,让这些参观的青年学子们动容、沉思。

  两封字体不一、时间不同的遗书,并排陈列在展柜里,这是一对曾经并肩战斗的年轻夫妻留下的。革命烈士陈觉和妻子赵云霄同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在和国民党进行地下斗争时,分别被捕。此时,赵云霄已怀有4个月身孕。1928年10月14日,年仅25岁的陈觉英勇就义,至死没能见到自己的孩子。

  在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中,陈觉写道:“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因怀有身孕,赵云霄刑期推迟5个月。翌年2月的一天,赵云霄在狱中生下一名女婴,取名“启明”。她给女儿留下一封诀别信:“启明我的小宝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们不能抚养你长大了,望你好好长大成人……”3月26日,赵云霄为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在长沙从容就义,年仅23岁。

  油画《红军师长陈树湘》前,总是挤满眼含热泪的观众,它再现了87年前湘江战役英勇壮烈的场景。画面中,这位“绝命后卫师”师长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他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从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面临生死考验,支撑共产党人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是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每一张泛黄的纸片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1943年春天,冉庄地道战创始人之一张森林被日伪军残忍杀害,年仅36岁。冉庄村民将遗体偷运回村时,在他的衣袋中发现了一首《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如今展柜中这份手迹已纸片残缺、字迹斑驳,却依然饱含着英勇不屈的力量。

  “要到上海去了!一切为了胜利。……最后的战斗我坚信一定胜利的,但也是艰苦残酷的,我却不怕。我将愿贡献我的一切给这一战斗,为了永久的和平与享福。”在参加解放上海战役的前三天,人民解放军第29军战士张勇给新婚刚满两个月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在1949年5月14日解放上海的月浦攻坚战中,张勇牺牲,年仅24岁,这封信是他留给妻子的最后告慰。

  邱少云牺牲后残留的棉衣碎片,黄继光牺牲时所在地堡上的横木和被授予的勋章证书,雷锋生前使用过的军装、挎包、袜子和一本本日记……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青春之歌。

  在党史展览馆的脱贫攻坚板块,“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那张在大棚里劳动的照片上,笑容灿烂。“2019年3月26日,驻村满一年,汽车走过约2.5万公里……这是‘我心中的长征’。”从北京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百色驻村扶贫的黄文秀,曾在朋友圈里这样分享她的扶贫心路历程。不幸的是,3个月后的一个凌晨,因遭遇山洪,年仅30岁的黄文秀牺牲在回村路上。驻村一年多,她钻树林、爬泥坡、趟大水,通屯路、蓄水池、修路灯,扶贫日记里的“民情地图”,成了她最美的青春纪念册。

  在抗击新冠疫情专题展区,照片上、视频里一张张年轻面孔写满坚毅,他们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在全国4.2万余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有1.2万余名;在航天工程展区,嫦娥5号携带的国旗、采集的月壤标本,记载着中国人在航天领域写就的辉煌,平均年龄33岁的嫦娥团队,筑造着国家的科技强国梦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穿行在展览总面积16800平方米的党史展览馆,年轻学子们感受到激荡百年的青春热血和理想信念的力量在接续奋斗中传递。

  崔曦元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参观学习展览,我们回顾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艰辛历程,会更加珍惜革命和建设来之不易的成果。“立足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清华学子,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肩负起青年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展览的一个细节很打动我,看到李大钊号召中国青年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有为的新青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8级硕士生伊照说。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参观党史展览馆的过程中,我更加感到今日辉煌来之不易,应铭记革命先辈筚路蓝缕创业之艰,向党员模范看齐,从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

  正式入党的第一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本科2017级音乐学专业朱晋苏,幸运地作为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合唱方阵的一员,用歌声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今天,作为学生代表走进党史展览馆,面对众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她感慨良多:“这样一座谱写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色殿堂,让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了不竭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庆祝大会上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定要将火热奋斗的青春融入党和国家的壮丽事业,在新征程中建功立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