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杂志独家专访“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

发稿时间:2021-06-29 17:22:00 作者:贾正 来源:《龙》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年是建党百年华诞,中共中央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陕西省定边县定边街道十里沙村党总支原书记石光银获得殊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乌素沙地边缘荒漠化严重,不少村庄被流沙掩埋,村民苦不堪言。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石光银举家带头进入沙区治沙,几十年来,他带领乡亲们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起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创造“公司+农户+基地”的新模式,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日前,《龙》杂志总编辑贾正专程采访了陕西省定边县定边街道十里沙村党总支原书记、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他坚定的治沙精神对我们每个有志于环境治理的人不无启迪。专访全文如下。

《龙》杂志总编辑贾正在陕西定边县定边街道十里沙村采访“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

  贾正: 欣闻您荣获“七一勋章”,特向您表示祝贺和敬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您带领陕北乡亲们治沙造林,与荒沙盐碱地抗争了40多年,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奋斗了大半辈子。当初是怎么走上治沙这条道路的?治沙的初心是什么?

  石光银: 首先感谢《龙》杂志专程来采访我。欢迎你们到榆林定边来看看。党和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深感无上光荣、责任重大。1952年,我出生在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18岁入党。这里地处陕、甘、宁、内蒙古四省交界。幼年时就记得乡亲们常靠吃野蒿籽、榆树皮填肚子。因为太穷了,不治沙就什么都干不了,没有退路。印象最深就是沙尘暴刮得昏天地暗。记忆中8岁那年,在一场沙尘暴里被卷出30多里地。当时清醒后,身边有人问我家住哪里?我说是石家湾的。人家问我父亲是不是叫石三老汉?我说:“是”。我父亲是卖牲口的,常年在四省交界处行走,一说姓石,人家都知道。3天后我才被父亲找回,而和我一起的小伙伴赵虎却被沙尘暴卷走失踪了。我们祖祖辈辈就住在定边县,常年受风沙侵害,边远山区吃水都成问题,要到远处用肩挑、桶抬。风沙肆虐、沙漠扩张、沙进人退,沙子在撵着人走呀!过几年就得搬一次家。可以说,我心中一直有个治沙梦。

  1984年,我的机遇来了,国家允许个人承包治理林场、荒山和沙地。我辞去当时担任的农场场长,与政府签订了3000亩荒沙的承包治理合同,成为全国首位承包沙地治沙的农民。我就是想把沙治住,让乡亲们把日子过好。为此,我曾变卖家产、负债累累,也曾四次搬家,甚至痛失爱子……几十年来,总有人问起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我的回答一直没有改变:如果沙子的问题治理不好,村民就过不上好日子。治沙这个事不能这样算账,这是根本,是为子孙后代考虑。我是共产党员,党的信念不能忘啊,作为共产党员,你活一辈子,总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啊,就该担起这个担子!

  贾正: 1984年,您辞去农场场长“铁饭碗”,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股份治沙公司,举家搬进沙区治沙,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第一人。当时有没有遇到阻力,您是怎么下定决心的?

  石光银: 当年在农场工作能挣四、五十元就是“铁饭碗”了,听说我要辞去乡农场场长,亲友们极力反对。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就是让我当县长我也不做,我就是要一心一意的治沙。我的梦想是:把沙子治住,改天换地,让乡亲们再不受沙害了。有人当面对我说,石光银你疯了,放着好好的场长不当,去搞什么治沙。解放已二十多年了,都没人能治住沙,你就能治住了?我坚决的说,我就是想把沙治住,让乡亲们把日子过好。

  人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追求事业,追求成功,为社会做点贡献。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宣过誓的,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当年治沙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有些人就后退了。我说你们不干就走,我来干,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治沙这件事情干成。

1987年,石光银二战狼窝沙,仍以失败告终。

  贾正: 在沙漠中植树造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么多年肯定也遇到过不少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您是怎么扛过来的?

  石光银: 我非常清楚,不治住沙,老百姓就过不上好光景。任何事情,只要下定决心没有干不成的。我这一辈子就交给沙子了,和沙打交道我心里舒服!我活一天就要栽一天树,治一天沙!我觉得治沙的精神,就是我们要一代传一代,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我的孙子们常说,长大也跟爷爷种树治沙。看来我是后继有人啊!我们那代人受苦受累治沙造林只为让周围老百姓不再受风沙虐害,种好地,有基本的保障。我们要从沙窝里发展沙产业,向沙漠要效益,用治沙效益积累资金,再投入更大的治沙事业,使治沙事业一代接着一代传下去,这就是奋斗、奉献的治沙精神。你没有奋斗,就没有幸福啊!

  但真正干起治沙,我当时面临的是缺人力、缺技术、缺资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缺资金问题,仅买树苗一项,就需要那个年代的资金10多万元。为此卖掉了家里的84只羊和一头骡子,还四处借贷,一共凑了12万元投资买树苗。看见我要卖羊卖骡子,婆姨和孩子抱住我的腿,极力反对。至今想起,我内心还是对他们愧疚的!在治沙中,失败过二次。失败后吸取了教训,不能再蛮干了,还是要讲科学。不懂就请教专家,到外地去参观学习成功的经验。回到定边就学着干,如今治沙造林能有如此的成效。经过一年艰辛劳作,加之那一年雨水充沛,治理区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

石光银和治沙公司的伙伴们

  贾正: 您创造出的“公司+农户+基地”治沙模式,将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帮助沙区群众脱贫致富,沙窝窝变成了“金饽饽”。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吗?

  石光银: 30多年前,为了解决村民受沙害生活贫困,政府号召移民,每户村民移过来,国家补助5000元。我辞掉农场场长,和海子梁乡政府签了承包3000亩荒沙的治理合同,在3000亩荒沙地上全部栽上旱柳、沙柳、杨树,因为降雨情况较好,树苗成活率达到85%以上的可喜成果。有了第一年的实践,干劲更足了。我就又盯上了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长茂滩林场5.8万亩荒沙荒滩。这里有大小沙梁1000多个,其中处在风口上的特大沙梁狼窝沙,地形复杂,80%以上是沙丘,有的大沙梁高达10多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治沙的一块硬骨头。我就和长茂滩林场签了5.8万亩荒沙地的承包治理合同。除了全家总动员,联合7户村民一起治沙外,这次我在乡政府门口贴出“招贤榜”,招来了127户、484人的治沙团队,第二次承包荒沙地,人手多,士气足,还办起了公司。1986年春天我带领大家,拿着铁锹背着树种带着干粮挺进荒沙滩。但治起沙来情况却分外艰难。这块地叫狼窝沙,种树期间所有人都住在荒漠中用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庵子里,那庵子就一米高,只能晚上在里头躺着,翻身都困难。那三年时间在沙漠里干到哪里,就睡在哪里,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起的帐篷,吃的是被风耗的又干又硬的饼子。头两年虽然拼命苦干,但由于没有雨水,再加上风沙淹埋,种的树木几乎全部都没有成活,第一年种下去的树苗90%都死了,第二年80%的树苗也没能存活。后来我到榆林、横山参观学习,采用“障蔽治沙法”,树木的存活率一下子有了保障。四方的父老乡亲,也都愿意来参与治沙。后来就成立了“新兴林牧场”,并把股份制引入承包治沙中,村民们可以入股,他们听说治沙还能有股份,可以出钱,也可以出力,出力就有股份。有的村民卖了值钱的东西,将卖的钱都凑来治沙,这样我们才干起来了。后来儿子石占军响应政府推行万名干部下乡帮扶贫困地区政策,也来参加治沙了。年轻人带来了活力和思路,不止治沙,还规划好农业发展,生态旅游发展。但2008年3月12日,一大早他在忙完对“植树节”工作进行布置动员,黎明返程时发生交通意外,人走了。

  这些年,生态也逐渐变好,我们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这样,集治沙、旅游、育苗、畜牧养殖于一体综合发展,已经让1500多户农户受益了。

  贾正: 从昔日的荒沙荒滩,到今日的绿色长城,几十年来,您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是大家公认的治沙英雄。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石光银: 最关键的一个是科学治沙。这方面我是吃过苦头的。第一年,我们在沙漠中连续苦干了几十天,没想到当年四五月间,连续刮了十几天的风沙将90%的树苗损毁殆尽;第二年春天,我们再次来到狼窝沙种树栽苗,但还是再次因为风沙侵袭无获而归。面对前两次失败的惨痛教训。我带人外出考察学习。1988年春,我们开始第三次奋战狼窝沙,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然后栽植杨柳树,通过这个办法,树的成活率当年达到了80%以上。

  一要抓住季节,清明前后,抓住这个季节植树造林,树就容易活;二要掌握技术,在迎风坡画格子搭沙障,在沙障间播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杨柳树。治沙不能蛮干,要讲科学,有问题要多向专家请教。我捐了113万元,解决了方圆二三十里内20多个孩子上学的问题。我幼年时候家里穷条件差,学校也远,上学要走十几二十里路程。我们弟兄也多,我父亲在解放前做了22年长工,解放后给人民公社拉骆驼,他还是陕西省1958年的劳动模范,我就是在骆驼背上长大的。有知识懂技术的人太少了,我捐建两所学校,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受到良好教育,做事用更多科学方法。

为“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画像。绘画:贾正

  贾正: 近些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为了治沙,无数人前仆后继,付出大量心血、承受难以想象的艰苦,有的时候还不能得到认可。您对今天的这些广大治沙人,有什么话要与他们共勉?

  石光银: 在治沙方面,我觉得还是大家拾柴火焰高,还是要引导大家对生态的爱护。就像习总书记说的,保护生态就像保护眼睛一样。总书记始终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他知道老百姓的苦头,不管什么事,都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他真正是老百姓的好领袖。我虽然识字不多,但记性好。我经常看电视、听广播学习总书记的讲话,认真领会讲话精神,然后落实到干上。你光学不干也不行,要落实到行动上。

  治沙是个苦事是个难事,坚持才能胜利。是治沙人,就要有大国匠人的治沙精神;是治沙人,就要把治沙当成事业,当成的生命。今天的治沙人,植树造林把生态环境治理好,也就是留点汗,留点泪,不用流血牺牲。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就不容易了,谁不想一辈子做好事,我就是要坚持一辈子做好事。治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治沙就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二杆子精神”,我们走上治沙路的人,就是豁出去了,死也要把这事干成。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就是我发下的誓言。只要我活着,有一天生命,只要我还能动,我还是到地上看一看、指导一下植树。现在国家政策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加大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退耕还林,把攻坚脱贫彻底解决了。我认为,你是老百姓的儿子,就不能忘记老百姓。你说农民的儿子,不给农民干事给谁干事;你是共产党员,不给国家做事给谁做事;不给国家奉献、给人民奉献,给谁奉献。

责任编辑:席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