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重庆:能安顿胃 更能安顿事业

发稿时间:2021-06-03 06:4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江山

制图:张玉佳

  2020年9月15日,重庆,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的参观者。本次智博会上,《政府数据供应链白皮书2.0》、重庆两江新区实践成果“可信政务数据供应链平台”和“数字空间”正式发布。视觉中国供图

  5月12日,重庆解放碑,游客在一处新晋“网红打卡地”的沙画墙前拍照。视觉中国供图

整理:孙庆玲 制图:张玉佳

  西南的崇山峻岭也遮不住重庆的锋芒。

  那里是年轻人打卡必选的网红城市,洪崖洞、磁器口……总是被青春的身影填满,重庆交通茶馆四方桌上的热茶换了一茬又一茬,门外还蜿蜒着200米长的队伍在等位。

  重庆对于青年的吸引力却早已不局限于火锅的香辣过瘾、山城的“魔幻画风”,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新平台的建设,重庆给青年干事创业带来了新“窗口”和新机遇。

  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才接踵而至,在重庆火锅、小面中安顿自己的胃,更在这座山城里安顿了自己的事业,成为新一代重庆人。

  2020年,重庆新招收博士后806人,同比增长105%,首次实现“次年翻倍”;博士后出站留渝比例首次达到80%,“山水之城”的人才黏度、“磁场”效应持续凸显。

  ——————————

  另一个重庆

  密集的高楼、弯曲的道路和起起伏伏的地势叠加的山城景象让人像置身科幻片的片场,这是重庆传统的标签,但今天的重庆“名片”更加多元。

  坐上轻轨1号线,向西至微电园站就到了“另一个”重庆——“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一座正蒸蒸日上的西部(重庆)科学城。

  80后冯俊波所在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便位于科学城西永微电园。这家成立仅3年的公司,却拥有着全国首个能够实现硅基光电子芯片全流程制造封装测试的实验室。

  作为这家公司硅基光电子中心的主任,冯俊波介绍说, 硅基光电子芯片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也是未来集成电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公司打造的硅基光电子芯片全产业链平台,将是重庆作为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如今,这样的创新平台在重庆并不少见,西南工业重镇已不能完整概括这座城市。创新主体在这里加快集聚,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正在加快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中铝高端制造研究院等一批创新中心先后落地,“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大,“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加快集聚,“智造重镇”“智慧城市”正成为重庆的新名片。

  与此同时,这座地处内陆的山城持续拓展开放通道,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十四五”,重庆的目标是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可以说,这一以工业立市、以文旅“出圈”的城市,正在以创新发展重塑竞争力。

  另一种选择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3年前,冯俊波和团队从合肥迁至重庆,吸引他的是能在其研究领域成为全国翘楚。

  3年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300多名员工中有100名博士,“大部分是外省(市、区)来的90后”。冯俊波也感受着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走高的人气,“最明显的变化是,以往回家开车只需15分钟,现在需要20多分钟,人和车都多了”。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周小伟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在重庆就业。从事超声影像技术算法研究的他手握多份科研机构签约函,但回国前,他意外收到一封重庆医科大学发来的邀请邮件,这份主动和热情让他感到惊讶。

  这份惊讶的背后是近年来重庆着力布局的“筑巢”“引凤”,从英才计划,到英才大会,再到“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重庆市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吸引大批人才扎根重庆。

  最让周小伟心动的是重庆医科大学的超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两个全国性平台研究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加上重庆相关产业发展很好,有利于研究成果转化、落地”。

  重庆和重庆医科大学提供一系列服务让周小伟心安,住房、妻女的安置,事无巨细都有人帮忙协调安排。

  2020年,从未来过重庆的周小伟直接把家搬到了这里,成为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如今入职9个月,在这里的科研体验比他预想中的要更好。

  “科研氛围很好,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很好”。他还“现身说法”招揽了另外两位同事来到重庆发展,“这里有更多的可能性”。

  90后陶璐琪也在这里探索着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2018年,这位清华大学的博士从东南沿海城市飞到了西南山城。借着“重庆英才计划”的东风,他被重庆大学能源互联网及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新型微纳材料与微纳传感技术等研究。

  “中心鼓励研究员在各领域下开展自由的前沿探索,可以做一些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从企业到高校,从深圳到重庆,在陶璐琪看来,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更高”的人生选择,但他相信这里孕育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种生活

  陶璐琪用“舒适”来形容自己在重庆的生活。

  在工作之余,对美食比较感兴趣的陶璐琪会约上师友,围着火锅来一场技术的头脑风暴,或是去一些美食店“探店”。

  周小伟正在这座新城市中“解锁”自己的新生活,在他看来,重庆的繁华不输伦敦、上海,风景优美不输苏格兰,“风格不同,但是确实很漂亮”。

  最让周小伟感到舒适的是重庆的包容。所谓大重庆,在于它的大山大水,可以说更在于其开放的气度,装得下纵横山脉,容得下大江奔涌。

  常年在重庆九龙坡区交通茶馆拍摄的摄影师陈志萍告诉记者,在重庆交通茶馆坐上一天,常能听到不少种方言和外语,重庆话、普通话、粤语、武汉话、英语……“茶馆就像是重庆的一个缩影,很包容”。

  有一位当地人用重庆出了名的火锅来形容这座城市,“山珍海味能涮,猪肚儿肥肠青菜也能下,什么都能装下”。

  天南地北汇集而来的重庆人也是“大手笔”,遇山开山,遇江架桥,吊脚楼临崖而立,轻轨穿楼而过,长江上架起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大足区的山石上刻出“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在98%都是山地、丘陵的土地上建起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如今,新一代重庆人已经踏上新的征程。

  “在这里,你会想要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对于陶璐琪来说,“若能做出一款医疗器械,将来用在病人的身上,这比吃火锅能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

  攻关下一代超声技术的周小伟正在和团队一起努力,要做国内外超声技术领域数一数二的队伍。

责任编辑:纪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