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制图:张玉佳
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三期生产基地产品下线。康希诺生物供图
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制图:张玉佳
天津,宛如一颗嵌在渤海之滨的明珠,是中国工业文明的先驱者。
近代中国从这里打开了工业眼界,从此进入蒸汽机时代。凭着克勤克俭、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天津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诸多领风气之先之举,有着“近代百年看天津”之说:
这里诞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第一家公立医院、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个邮政局等上百个“第一”,打造出海鸥手表、飞鸽自行车等一批民族工业品牌……
跨越百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天津再次以开拓者的勇气、奋进者的姿态,在新时代起跑线上镌刻发展新坐标——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新时代的天津,与时势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到天津视察,提出“三个着力”为天津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大动力。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之一,天津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发展空间愈发广阔。
如今,这座老牌工业重镇亮出厚实工业底子的看家本领,瞄准新的历史方位,吹响冲锋号角: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正在这里深度融合,越来越多年轻人以创新和实干集聚起助推天津腾飞的硬核力量。
——————————
播下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第一颗种子”
不久前,国内获准上市的唯一单针免疫的新冠疫苗生产者康希诺生物宣布,其新冠疫苗三期生产基地产品正式下线。下线仪式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西区举行,站在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前,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感慨万千,“这是我们这个年轻的公司在全球抗疫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为了稳稳迈出这一步,这支由全球顶尖生物医药科研人才组成的团队已埋头苦干了十几年。较之国际疫苗生产巨头的百年发展史,“年轻”的康希诺生物令人刮目相看。
创始人之一、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辞去国际知名药企高管职务回国时,只有36岁。与此同时,在不同跨国疫苗研发生产领军企业出任要职的几位中国人,一齐把目光望向祖国。
在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担任全球开发总监时,宇学峰还不满40岁。他清楚地知道,全球疫苗产业一直被四大跨国公司垄断,其市场份额占全球总额的80%以上。中国疫苗产业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回国创业!他向朱涛等在疫苗研发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顶尖技术的科学家发出邀请,几人一拍即合。在宇学峰看来,与海外优越的薪酬相比,“更强烈的吸引力是中国科学家的责任!”
几位创始人经深思熟虑,一致选择到天津创办生物制药企业。“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宇学峰说。
当时天津市政府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津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创新多项人才机制,邀约全球贤才来津筑梦。随着越来越多海外高层次人才汇聚,先进的科学理念、知识、技术、项目逐渐向天津集聚。
彼时,在科技部与天津市规划建设的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基地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作为核心项目刚刚落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被聘为首任院长。
康希诺生物成为研究院第一家入驻企业,也是第一家在此孵化的企业。“当时进驻的单位还很少,上下坐电梯,里面都是空荡荡的。”朱涛感叹,“我们确实是第一颗种子。”
2017年10月,康希诺生物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获批,这是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康希诺生物从此声名鹊起。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康希诺生物这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科研团队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与陈薇院士团队联合研制的疫苗在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400多天后获批问世。
创新和实干是天津的发展“密码”。这里曾因打造出“一只机”(摩托罗拉寻呼机)和“一碗面”(康师傅方便面)为代表的“泰达制造”而闻名。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领军型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正在串起全领域产业链条。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说,新区正在全力打造新基建、新生态、新服务,“这里必将是一片宜居、宜创、宜业、宜游的热土。”
超算引领创新“千树万树梨花开”
孟祥飞感到很幸运,他的人生黄金期与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春天”不期而遇。
2009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在天津成立时,30岁的孟祥飞作为骨干,肩负起中心建设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部署及研发测试工作的重任。次年,“天河一号”一跃成为我国首次获得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为了让超级算力真正带动各个领域的创新,孟祥飞和团队不断向外界推介并探索基于超算的各种应用,找寻更多的合作团队,“我每年出差的旅程能绕地球两圈,一年要作大约100场报告。”孟祥飞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如今,“天河一号”成为世界上连续稳定运行时间最长的超级计算机,每天平均服务近万项创新研发任务。中国超级计算由此闯出了一条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深度融合的新路。
超算做的是“顶天立地”的事:“顶天”是为科学研究服务,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立地”是为产业发展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杨灿群表示,依托“天河一号”已构建油气勘探、基因健康、工业设计与仿真、建筑与智慧城市等10余个专业化平台,节省研发投入数亿元,为企业累计带来相关经济效益超过120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天河医疗健康创新研发平台依托高水平医工交叉团队,快速开发了国际首个能够明确诊断新冠CT影像的智能系统,帮助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优化新药研发流程,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算力平台支持。
“天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建议,进一步发挥超级计算中心的平台优势,帮助更多传统制造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让智能科技企业成长壮大,形成聚集效应,为区域乃至国家发展赋能。
眼下,我国“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将部署到天津超算中心,以实现从各类高端芯片到系统软件的“五大”核心技术全面自主,成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里程碑。
在青年科研人员孟祥飞看来,科技创新“惯性发展”的局面已形成。从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一枝独秀,到今天我国各大领域创新“百花齐放”,这种创新惯性发展,来自于过去几十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近年来,天津工业坚定走转型升级之路,以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为目标。瞄准这个方向,越来越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向世界科技前沿发起冲击: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生物活性材料、组分中药等领域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酵母长染色体精准定制合成等重大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银河麒麟操作系统V10、225MN重型卧式铝挤压成套装备、人工心脏、光伏用12英寸硅片等最新科研成果不断突破国外垄断,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更多天津版“独门绝技”亮相。
“很多科技创新团队骨干都很年轻,平均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左右。”孟祥飞说,这正是我们持续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所在。
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显身手
天大建工学院80后副院长师燕超是抗爆研究领域的专家。
如今师燕超所在的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正在牵头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这是继贵州“中国天眼”、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等之后的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整个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表示,将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加速核心技术攻关,为国家创新链和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承接国家重大需求是天津的担当和作为。近年来,一批津产“国之重器”以及创新成果在“南水北调”、“嫦娥”探月、“中国天眼”、“复兴号”、“天鲸号”、港珠澳大桥等各项国家重大创新工程中大显身手。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成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
产业链、创新链在这里“双链融合”,有利于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智能创新体系正在推动智能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如今,坚持实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新天津,正在夯实产业链基础上塑造出新发展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制造业实力雄厚,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天津智港”正在走向世界。